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智能工厂改变未来

智能机器人 2024-12-12 09:3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最近的一次讲座中,深入阐述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他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苗圩部长指出,自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制造业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他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表明了我国将制造业视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决心。虽然道路艰难,但我们有信心依靠制度优势、国人的聪明勤奋以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实现既定目标。

当前,人类工业生产正在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即工业4.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是主要载体。

苗圩部长详细解释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包括智能化的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其中,CPS(信息物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这一系统通过计算、通信与控制的集成,实现大型物理系统与信息交互系统的实时感知和动态控制。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实现批量化定制生产,使每一个制造环节都能无缝匹配每一件产品的生产要求。

除了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制造业向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增材制造”技术的普及也丰富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方式。苗圩部长强调,许多企业家已经认识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推动企业生产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转变。

苗圩部长表示,制造业的创新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他提到,传统的创新活动依赖于单个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活动,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有信心通过坚持努力和创新,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随着产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和产品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单一企业难以覆盖所有创新活动,因此必须与各种创新主体合作,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型创新方式如网络化的众包、众创、众筹以及线上到线下(O2O)等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的需求。以小米公司为例,他们利用互联网作为创新交流平台,建立了与客户互动的开放式产品开发模式,仅在运营第一年就实现了10亿美元的收入。

在“互联网+”的热潮中,苗圩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手段。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企业内部组织正趋向扁平化,资源配置也日趋全球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新路径。企业内部,运用互联网的开放、协作和分享特性,减少了层级结构,更加注重专业化和精细化,使得生产组织更具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将员工转化为自主经营的“小海尔”,形成了敏捷供应链。而从企业外部看,制造业的全球化步伐加快,企业通过网络将价值链和生产过程分解到世界各地,如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并协作。

中国制造面临“双向挤压”。世界主要经济体将制造业视为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再工业化”战略保持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利用低成本优势积极吸引产业转移。这种局势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苗圩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四级梯队发展格局。中国处于第三梯队,但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发生重塑。苗圩指出,各国都在争相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争夺战。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仍处领先地位,而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的积累进入高端制造领域。新兴经济体则通过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虽然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配套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基础配套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加强品牌建设并优化产业结构。

面对全球制造业的重大变革和竞争格局的调整,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有可能提升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苗圩表示,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融入世界制造强国方阵的中国脚步尚需时日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此观点,苗圩持谨慎态度。他强调,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看,这一转变并不符合实际。工业化的核心仍是制造业的发展,而这对于大国而言,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阶段。美、德等经济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对于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有着坚定的决心。今年五月,《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步。苗圩明确指出,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且紧迫,需要至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这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的竞赛,更是关于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制造要想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面对挑战,《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强调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强化基础的重要性。为了突破关键产业的技术瓶颈,我国正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希望通过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技术。智能转型也是关键的一环。发展自主安全的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努力填补技术空白。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趋势。《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打基础是为了避免空中楼阁的建设,同时也在局部领域寻求突破。苗圩强调,未来我国将突出高端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他也提出了四条建议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环境、缓解融资困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走进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你会发现石化行业的生产流程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智能制造正在引领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工信部启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实施,智能工厂正在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现实版的中国智能制造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智能工厂的未来也将引领中国制造走向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支持。探索石化行业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打造未来制造业的蓝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化行业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安全挑战。作为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智能工厂被赋予了重大的责任与期望。在我国石化行业的焦点之地——江西九江,工信部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参与者们急切地渴望探索该行业未来的智造模式。究竟什么是这个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又该如何应对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神秘面纱。

在九江石化生产管控中心,一场关于智能制造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会者怀揣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探索这一独特场所背后的科技奥秘。当参观者进入一层大厅时,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景象:全部的生产及辅助装置在三维数字化工厂的展示下,实现了全场景覆盖与海量数据实时交互。在这里,大屏幕显示器上呈现的是整个工厂的生产画面,宛如一部精心编织的交响乐,所有的装置都在协同工作。

九江石化总经理覃伟中介绍道,这个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包括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等。该中心不仅集成了先进的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HSE)管理等功能,还融合了视频监控等深化应用。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整个厂区被4G无线专网全面覆盖,实现了有线无线宽带网络及音视频通信的融合,为生产运行管理和HSE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参观者们惊叹于九江石化的环保管理方式。在生产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张覆盖全厂5公里面积的“环保地图”映入眼帘。通过这个系统,全厂的排放点一目了然,排污情况可以实时在线监控。与此安全、环保管理也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工厂的先进技术和精细管理。

九江石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变革,更是整个石化行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缩影。工信部部长苗圩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九江石化已经初步打造了一个集绿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智能工厂。”这样的智能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从制造到智造,意味着制造业的革新与飞跃。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的信息化让工厂的生产流程更加可控、高效。智能制造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和降低运营成本。这对于我国石化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与挑战,智能制造成为了石化行业的发展新思路和新办法。九江石化的实践证明了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革命性提升作用。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未来,智能工厂将引领制造业的未来,推动整个行业的革命性变革。虽然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与困难,但智能制造已经蓄势待发,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制造时代。在不久前举办的现场会议上,与会者齐聚一堂,共同倡议建设智能工厂。他们呼吁国家在此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并由生产企业主动担当引领角色。以业务需求为指引,整合国内顶尖的智力和研发资源,共同朝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努力。他们希望通过借助智能工厂的力量,实现如同赛车弯道超车的壮举。这一倡议充分展现了参会者的决心和信心,也预示着我国制造业即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型升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