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投入3个亿赔本做机器人比赛,大疆能找到下一个汪滔么?
(RoboMaster比赛现场,激情澎湃)
当年,汪滔带着在Robocon(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奖的飞控系统研究,从香港科技大学起步,在深圳一间仅有20平米的仓库开启了创业之旅。如今,大疆主办的RoboMaster比赛或许正在寻找下一个汪滔,下一个“汪滔”们或许将组成下一个行业独角兽。
芥末堆报道,8月6日,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正在激烈进行。解说员激动地喊道:“最后40秒,蓝方应该放手一搏!在红方严密的防守下,蓝方的工程机器人血量再次告急!”随着倒计时的紧张进行,现场氛围愈发紧张。
5、4、3、2、1……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刻,一旁观战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虎战队的队员们激动冲出座位,与队友们紧紧拥抱欢呼。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夺得了今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全国赛的冠军。这一刻,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实力得到了肯定。RoboMaster 机甲大师,是由DJI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的全球性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参赛者需要独立研发制作多种地面和空中机器人,包括工程、步兵、英雄等类型。操作手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操控机器人,进行弹丸发射攻击敌方并进行防御。
自2015年起,RoboMaster赛事已连续举办四届。若将其视为一所大学,那么今年这所学校迎来了其首届毕业生。在这四年里,大疆投入近3个亿的资金。尽管首届毕业生中仅有不到20人进入大疆工作,外界称之为“大疆的高价招聘会”,但大疆的目的并非只为招聘。培养青年工程师文化才是大疆一直强调的办赛目的。创造新的流行文化不仅需要大疆这样的先驱者,也需要更多的同行者共同努力。
赛场内,技术才是决胜关键。尽管山东科技大学的操作手被公认为电竞选手级别的大神,但在RoboMaster赛事负责人高建荣眼中,他们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比赛中获胜,是因为对方机器人的一次侧翻导致技术亮点被掩盖。高建荣强调,比赛背后真正主导的是技术的优劣与稳定性。RoboMaster赛事比拼的是机器人的性能,其次是操作手的临场操作和团队配合等因素。
这一赛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青年工程师们展现才华的舞台。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操作,都凝聚着参赛者的智慧与汗水。在这里,技术与创意的碰撞激发出无限可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机器人大战。RoboMaster赛事不仅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青年工程师,也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RoboMaster的技术总监杨硕提到,这场比赛考察的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软硬件、机械、结构、视觉、控制算法等多个领域,都是大学工科专业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比赛的真正目的,是搭建一个“实践教育平台”。
每年,RoboMaster的比赛规则都在不断迭代升级。回顾这几年的变化,2015年的首届比赛确定了5对5机器人对抗射击的形式。紧接着,2016年空中机器人加入了战局,为比赛提供了全局视角。到了2017年,基于仓储机器人的概念,工程机器人被纳入比赛,负责补给弹丸。而今年,更是引入了全自动的哨兵机器人、具备攻击功能的空中机器人,并增加了考验机器人稳定性的回血复活机制。
高建荣对芥末堆表示,他们希望比赛的标准是选手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每年的比赛规则不仅融入了新兴技术,组委会还考虑了参赛选手的水平,旨在让比赛更具教育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9、10月份新赛制公布后,RoboMaster组委会都会通过直播的形式统一为选手讲解新赛制。在备战过程中,组委会还会根据选手的反馈微调赛制。赛后,组委会也会认真听取选手的意见,以便改进明年的比赛规则。例如,去年有战队反映资源岛的赛制已无技术提升空间,因此今年便调整为每战队各有一个资源岛,取代了场地中间只有一个资源岛的旧赛制。这样的调整与反馈机制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选手提供了真实的、有深度的学习体验。赛场之外:打造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
RoboMaster的首届比赛虽是在2015年拉开帷幕,但其故事始于2013年,那一年,大疆举办了面向大学生的“RoboMaster夏令营”。这场夏令营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它承载着打磨正式比赛赛制的重任。
自那时起,大学生夏令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去年,夏令营的课题聚焦于“空地一体全自动搜索追踪机器人对战”。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要求学生们设计并开发空中机器人与地面机器人,实现空中机器人对地面机器人的补给工作,并辅助完成搜索追踪和射击任务。这一课题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技术水平,更要求他们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RoboMaster在2016年开始为高中生也开启了夏令营的大门。令人瞩目的是,2018年高中生夏令营吸引了来自400多所学校、近1000名学生的热情参与。他们的结营任务与比赛中的机械手臂设计紧密相连,要求学生们设计出具备抓举机构的机器人,完成物品运输与搭筑。这不仅是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更是激发他们对机器人技术兴趣的重要平台。
除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大疆一直在探索如何将RoboMaster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据大疆总裁罗镇华透露,RoboMaster已与数十所高中合作开展机器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大疆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可以说,大疆通过RoboMaster项目,正在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搭建一个强大的人才库。在大学课程领域,RoboMaster项目已与国内顶级高校展开合作。目前,已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七所高等院校共同开设多旋翼飞行器原理、飞行器应用开发以及地面机器人技术研发等课程。通过此类合作,大疆成功地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我们的目标是为具有实践精神的学生开辟一条优质的升学之路。”罗镇华向芥末堆表示,大疆不仅在RoboMaster赛事中支持学生,更致力于为高中生的升学和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他们正在为这些学生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高建荣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RoboMaster赛事,并将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作为招聘的首选。他也坚信,随着比赛的不断发展,RoboMaster将成为各大公司认可的重要赛事。
在这背后,是对未来的巨大投资。在“大志无疆”的办公室里,罗镇华向芥末堆记者详细阐述了他们对未来的投资计划。每年近8000万,四年近3亿的巨额投入,大疆却并未构建可从中获利的商业化模式。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让人不得不佩服大疆的远见卓识。他们自主研发的电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市场价格高达数千元的电机,但在卖给参赛队伍时仅以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展现了其真正关心和助力年轻人的发展,而并非只是寻求短期利益的商业目标。正因如此,许多人对RoboMasters的标签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大疆对年轻人未来的一次投资。关于比赛的商业化方面,罗镇华明确表示,大疆目前并没有进行商业化的考量。虽然未来可能会尝试,但目前这并非他们的主要目标。对于外界关于这场比赛是否是大疆的高价招聘会的问题,罗镇华向芥末堆记者强调了大疆举办比赛的初衷,那就是培养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并倡导工程师文化。高建荣坚信,随着青年工程师文化的兴起,大疆必将从中受益。
在首届比赛中,参赛选手中仅有不到20人最终加入大疆工作,这个数字似乎并不显眼,仅占当年参赛选手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孟国涛,这位连续参加三届比赛并现在负责大疆产品研发的工程师认为,对于首届比赛来说,20位优秀的工程师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们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超出想象。
据了解,大疆并未与参赛选手签订强制性的就业合同。高建荣略带遗憾地表示,他们曾试图招募一位优秀的队长,但最终他选择了其他公司。除了加入大疆,RoboMaster的首批学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或创业。例如,参加2015、2016赛季的垄普毕业后成立了机器人培训机构“北京时创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而郑子杰则成立了与大疆存在竞争关系的“广州市极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这些由“大疆系”出身的创业团队,罗镇华表示,无论是从情怀还是商业角度,大疆旗下的基金都非常愿意投资那些可靠且值得信任的创业团队。大疆一直在支持并鼓励这样的创业精神,同时也乐于看到这些团队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大疆创始人汪滔)
一向低调的大疆创始人汪滔亲临比赛现场,为华南虎战队颁发冠军奖杯。这位科技巨擘的故事堪称传奇。在港科大读书时,汪滔带着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奖的飞控系统研究,在深圳一个仅有20平米的仓库里开启了创业之路。
汪滔的创业历程犹如一部热血激昂的奋斗史。大疆精灵1问世后不久,尚未明确的盈利前景之下,汪滔就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想法——举办一场“机器人对抗射击”比赛,即后来的RoboMaster。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汪滔的远见卓识,也预示了大疆在机器人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
比赛的观众中,近八成是带着孩子来的家长。孩子们在赛场外的嘉年华体验各类机器人的操作,兴奋地参与其中。一位家长好奇地询问志愿者:“他打着准吗?”志愿者回答时,家长已经被孩子拉到了另一个体验区了。这种场景展现了RoboMaster比赛和机器人技术的魅力,也预示着这个领域未来的无限可能。
RoboMaster可能正在寻找下一个汪滔,而下一个“汪滔”们将有可能组成下一个行业独角兽。汪滔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创业传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鼓舞着无数年轻人勇敢追求梦想,开拓创新,为科技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工程师文化的形成,不应该仅仅依赖单一的竞赛或企业。现今的机器人竞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实践意义的任务解决,对技术提出高要求;另一类则是观赏性强的机器人对抗赛。而RoboMaster则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
参赛学生们更关注竞赛模式背后能否真正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例如在大连交通大学的TOE战队中,负责空中机器人研发的蒋二梦在看到东北大学TDT战队的空中机器人能直接击灭地面机器人时,意识到了自身技术的不足。他坦言,他们的发射云台在视觉系统和精度上还有待提高。明年,他们将以此方向为重点,努力提升技术。
学生们渴望参与高难度的比赛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高难度也意味着高门槛,并非所有队伍都能跨越。业界提供的多元化、有技术侧重的机器人比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比赛可以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以满足不同队伍的需求。
大连交通大学除了参与RoboMaster外,还选择了辽宁省机器人大赛作为他们主要的机器人类比赛。蒋二梦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参与省机器人大赛来锻炼新队员的水平,为RoboMaster的竞赛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队伍的技术水平,还能形成更加浓厚的工程师文化氛围,激发更多年轻人对机器人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这样的文化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比赛,还需要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参加RoboMaster比赛后,孟国涛选择了参加被称为能发表论文级别技术的“ICRA人工智能挑战赛”。这场竞赛的技术门槛,正如杨硕所言,堪称顶尖。
华南虎战队队长陈文辉对RoboMaster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希望这一赛事能像LOL联赛一样吸引大众的主动关注,激发更多队伍参赛的热情。就在赛事结束的次日,中国电竞战队OMG的夺冠消息“OMG夺冠”成为微博热搜的第二名。
我们不禁思考,何时青年工程师文化也能如电竞一般,对年轻一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甚至形成粉丝效应。届时,“华南虎夺冠”或许也能跻身微博热搜榜单。
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大疆一家企业的努力,更需要众多学校和企业的加入。我们需要构建层次化、差异化的比赛及其他实践平台,为工程师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造出精密的机器人,更能筑梦未来。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和可能性的时代,让我们共同见证工程师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