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向协作机器人 国产替代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智能机器人 2024-12-11 13:00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创业之路,犹如一条不归路。这是几个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其中充满了艰难与辛酸。在这漫长的征程中,他们为了梦想和信仰,承受着各种难以忍受的生活压力。

创业初期,压力如山,时间变得异常宝贵。创业者需要在办公室里吃方便面,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女朋友,导致感情出现裂痕。无论个人生活如何波折,创业者始终坚守岗位,勤奋工作,直到深夜。

第二次创业的挑战更为艰巨。在这两居室里,创业者和他的三个合伙人不分昼夜地奋斗。刚起步时,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者如潮水般涌现。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创业的艰辛也给身体带来了各种问题。尽管经过各种检查和住院,仍然没有大碍,但疲惫感始终萦绕心头。对于买房和在北京立足这样的梦想,似乎还遥不可及。

正是这些创业者,推动了中国的国产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他们承受的压力、付出的努力,都在这个行业中得到了体现。创业者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国产协作机器人行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每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背后,都是一段充满坎坷和奋斗的人生历程。这些创业者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机器人领域风头正劲,协作机器人也崭露头角,备受资本关注。这些协作机器人能够在共同的工作空间中与人们近距离协同工作,使得机器人与人类的合作在生产线上更加无缝衔接,机器人的效率与人类的智慧得以完美结合。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有占地面积小、无需围栏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小载重、空间狭小以及需要人工配合的场景。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没有特殊的安装要求,甚至可以在办公台桌面上进行安装。这种新型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人机协作模式,让机器人不再受限于护栏或围笼子的束缚。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在制造业中发挥巨大作用,还可以在医疗、物流、服务业等领域看到它们的身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协作机器人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桥梁。这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目前市面上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大致分为三类。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低负荷、重复性的工作场合,以其高效和精准度受到赞誉。协作机器人在那些难以完全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中也表现出色,它们的灵活性使得在有工人参与的情况下,能够共同完成任务。在生产流程需要灵活调整,需要经常修改机器人编程的工作场景中,协作机器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协作机器人具备出色的独立性,可以替代单独的工人,并且可以与人类工作者快速互换,从而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灵活性。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的本体价格更为亲民,如果其价格相当于一个工人的年薪(约6万元,投资回报期为1年),那么其部署成本更低,投资回报率更高。

尽管协作机器人受到制造业的热烈欢迎,并且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但它们并非万能。为了降低可能的碰撞造成的损失,协作机器人的速度和重量必须受到限制。它们的速度通常较慢,负载能力较低。由于自重较小,它们的刚性比传统机器人差很多,重复定位精度也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没有阻碍协作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协作机器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并在各种工作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广阔的“星辰大海”之前,协作机器人正在迅速崛起。受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的支撑,我们看到协作机器人的销售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攀升。从2017年的1.1万台到2019年的1.8万台,这一领域的渗透率已从2.75%提升至4.83%。巴克莱的预测更是令人振奋,到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销售额预计将激增超过100倍,达到惊人的114亿美金,相当于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销售额。

聚焦中国,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已接近1万台,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率。中小企业是协作机器人的主要用户群体,这些企业看重协作机器人高灵性部署与低成本的特点。

与此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制造业正在积极寻找更灵活高效的生产模式以应对挑战。这一转变不仅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也为协作机器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和市场的快速变化,协作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制造业的新宠。它们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在危险或人类难以处理的环境中工作,为中小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未来,协作机器人将继续在更多领域发挥潜力,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包括物流、医疗、零售等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协作机器人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期待着协作机器人这片璀璨的“星辰大海”中更多的精彩瞬间。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趋势正引领着技术的变革,它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科技产物,而是变得越来越普及。得益于持续的价格下探,协作机器人替人的趋势愈发显著。据统计,2019年,协作机器人的单位小时成本已经降至6.8元,相较之下,人工成本的攀升已至32.33元/小时。这种成本优势使得许多企业开始考虑引入协作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展现出了爆发性的增长态势。它们的应用领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业领域,广泛运用于汽车、3C、医药制造、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不仅如此,协作机器人在商业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物流仓储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这一趋势预示着协作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随着市场的繁荣和持续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协作机器人领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与传统机器人相似,协作机器人的产业链也可以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核心零部件是机器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总成本的七成以上。这些核心零部件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而协作机器人还具备一些特殊的零部件,如直驱电机、模块化的编码器、关节力矩传感器和安全控制器等。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协作机器人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上游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下游的集成系统的成本和价格也将面临难以降低的压力。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中。

以控制器为例,虽然其在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却是评判机器人厂家实力的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国内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已经逐渐成熟,涌现出了一批专注于运动控制的优秀国产厂商,如埃斯顿的Trio系列、新松机器人的SIASUM-GRC系列等。

伺服电机作为机器人中的执行单元,对机器人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已有部分国内厂商能够实现自给,如埃斯顿和新时达的机器人已经应用了自行研制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但在国内伺服市场上,国外品牌依然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企业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主流国外品牌如松下、三菱电机、安川、富士等,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为RV减速器与谐波减速器。这两类减速器在机器人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整体表现。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在减速器技术领域,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该领域一直由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日本的纳博特斯克(RV减速器)和哈默纳科(谐波减速器)凭借其技术优势,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尽管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在着其他参与者,如日本新宝和住友电工等,但国内厂商在此领域的突破同样引人注目。绿的谐波、南通振康、中大力德和中技克美等企业都在努力研发和生产减速器产品。尤其是绿的谐波,在2020年成功获得交叉滚子轴承专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减速器企业。

进一步深入到机器人领域,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中的国外品牌如安川电机、发那科、abb和库卡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国产机器人本体制造厂商也在逐渐崭露头角。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已经在规模化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国产厂商也在努力向上游发展,尝试构筑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他们的目标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令人振奋的是,绿的谐波在近年表现出色。其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84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而其净利润更是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达到0.8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半。这一显著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下游机器人厂商开始采用国产减速器进行进口替代。这使得绿的谐波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也为国产减速器行业树立了积极的榜样。国内机器人在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集成环节具有较强实力,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仍需努力追赶国外厂商的技术水平。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力,未来的竞争态势将变得更加激烈和有趣。国产协作机器人的融资热潮

随着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涌入协作机器人领域。在这个赛道中,不仅有初创企业如遨博智能、节卡机器人、珞石机器人和艾利特等,还有上市大公司如新松机器人、格力机器人及大族机器人等。

机器人行业的投资热度持续走高。据悉,在2022年2月,机器人行业共发生29起投融资事件,其中亿元级融资达到惊人的15起,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总计约在54亿至74亿之间。近期的融资动态显示,协作机器人厂商珞石机器人获得新希望集团领投的4亿元战略轮融资,用于智能化产业升级场景;另一家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不仅如此,在2022年3月11日,艾利特机器人也宣布完成了由尚珹投资和达晨财智联合领投,坤言资本跟投的C1轮融资。这些融资消息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的投资热度和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协作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值得期待。技术门槛与融资挑战:初创协作机器人企业的双重考验

协作机器人及其所在的整个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技术深度与广度兼备的领域。其背后需要深厚的技术储备,而这背后则隐藏着初创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一领域的前期投入巨大,研发资金需求如源源不断的水流,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融资困境无疑成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缺乏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尤其是关于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使得这些初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没有价格优势,其产品难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出货量,盈利之路也因此变得曲折。当这些初创企业烧完上一轮融资,而业绩尚未显现时,对于后续的投资机构来说,这无疑是一颗定时,充满了投资风险。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整个赛道的高速发展态势,昭示着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对于那些能够率先实现技术落地的初创企业,更是赢得了资本的青睐。毕竟,在这个技术驱动的时代,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的钥匙,便有可能打开市场的大门,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

虽然初创企业在协作机器人领域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持续创新、勇往直前,未来必定属于这些勇敢的探索者。这个领域,正如一片广阔的蓝海,等待着他们扬帆起航。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