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饥餐胡虏肉

生活知识 2025-04-21 11:17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壮志饥餐胡虏肉”这一震撼人心的诗句,源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整首词情感激昂,充满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收复河山的坚定决心。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这一经典诗句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一、溯源与背景

这首振聋发聩的诗句出自岳飞笔下的《满江红·写怀》,创作于南宋抗金的烽火岁月。岳飞,这位南宋的军事巨擘,用悲壮豪迈的文字,抒发了对靖康之耻的愤恨,以及对报国雪耻的决心。历史背景是,北宋在“靖康之耻”后灭亡,宋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岳飞借此词直指国仇家恨,表达誓灭外敌、重整山河的坚定信念。

二、诗句的深层含义

“壮志饥餐胡虏肉”这句诗,字字血泪,句句激昂。它的字面意思是,胸怀壮志的战士们,饥饿时以敌人的肉为食。这里,“胡虏”是对敌人的一种蔑称,特指当时侵略的金兵。诗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深刻仇恨,以及战斗到底的决心。

三、典故的背后故事

岳飞的这句诗,可能受到了东汉名将耿恭事迹的启发。耿恭曾率数百汉军死守疏勒城,粮尽时煮铠食其筋革,后斩杀匈奴使者并分食其肉,以此震慑敌军。这件事被后世视为忠勇的象征。而岳飞在词中表达的抗敌之志,与耿恭的事迹产生了共鸣。

四、艺术特色与深远影响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采用夸张、用典、对仗等手法,情感炽烈,语言极具冲击力。其中,“饥餐肉饮血”的意象更是将悲愤推向极致。此词在后世被誉为“孤篇压两宋”,尤其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成为激励民族气节的象征。它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至今仍然不衰。

五、争议与考辨

关于这句诗,也有一些争议和考辨。例如,“贺兰山”的地理争议,有学者质疑其与金兵活动区域不符。但多数观点认为,此处为文学虚指或借汉代匈奴喻金兵,符合宋词用典传统。关于词作真伪的讨论也存在,但主流仍认可其真实性,因为词中情感与岳飞的生平高度契合。

“壮志饥餐胡虏肉”这一诗句,不仅是岳飞个人壮志的写照,更凝聚了南宋军民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它是一曲激昂的战歌,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为民族尊严和正义而战。这首词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将永远被铭记和传承。

上一篇:马龙退出全运会单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