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机器人市场春天永不会来!

生活知识 2025-01-08 11:20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这一观点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的强烈支持。他在两会期间提出,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水平。聂鹏举的提案背后,反映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的现实状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我国已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份额,且正在以高速增长。产业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人才与核心技术的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端核心零部件方面严重依赖进口。

那么,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在哪些方面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呢?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核心零部件的依赖进口问题仍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控制器、伺服系统和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技术难度最大。尽管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但这些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在机器人工业发展初期,市场被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所主导,国产机器人起步晚,因此错失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对核心零部件的未来仍应充满信心。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和智能化产品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机器人市场迎来新一波高峰。即使在疫情期间,机器人表现突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从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宏观角度看,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品牌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部分国产机器人开始走出国门,以价格优势和技术服务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技术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我们还需关注产业内的良性发展。尽管部分机器人企业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但在国内市场上,价格战的现象仍然普遍。低价的工业机器人有利于推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方案的落地,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也要求机器人具备好的品质和先进的功能。以AGV行业为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过低,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恢复商业理性,注重产品质量和研发,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面临挑战的也充满了机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注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关注产业内良性发展,我们有信心让国产机器人以更好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中国机器人密度的现状:蓄势待发

在制造业的宏大背景下,机器人密度成为一个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指标。所谓机器人密度,指的是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数量。尽管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但在自动化水平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17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97台/万人,超越了全球平均水平。而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将突破130台/万人,逼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美的集团已经积极投入科研,旨在将机器人使用密度提升至发达国家的水平,其未来目标是达到每万人625台机器人的目标。

促使中国提高机器人密度的因素有两方面: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价格降低,其投资回收期不断缩短;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系统集成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国内有超过八成的机器人企业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而非本体制造。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初期,系统集成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尽管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庞大,但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系统集成项目的非标准化特性使得规模化发展变得困难重重。大多数企业的年产值并不高,真正盈利的主要是那些在汽车行业四大工艺领域的企业。系统集成需要深入了解下游行业的工艺,这增加了跨行业拓展的难度。资金垫付、业务扩展的考量以及高人才要求都为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融合多领域的产业,系统集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集成商而言,把握机会、细分行业、模块化发展、掌握核心工艺和技术积累是关键。他们也需要发展智慧工厂或数字化工厂,不仅要做硬件集成,更要涉足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集成。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的优惠政策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国产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和品质正在不断提高。核心零部件的更新换代和价格透明化为国产机器人发展创造了条件。

虽然与进口机器人相比,国产机器人在某些方面仍有差距,但随着品质技术的提升和国际化市场的拓展,国产机器人正逐渐获得认可。低成本高品质是本土企业的突围之路,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从核心零部件到原材料的选择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总体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大有可为。面对进口品牌的竞争压力,国产工业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稳定性表现,成功赢得了制造企业的青睐。它们不仅价格亲民,更在性价比上占据显著优势。这些机器人不仅为企业带来高效的生产力,更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它们在国内市场的更多精彩表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