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Top1,斯坦德机器人AMR领跑半导体行业物流自动化升级

生活知识 2024-12-16 14:47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随着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而来,现代化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自动化生产与柔性生产作为制造型企业两大核心发展方向,其如何无缝衔接生产与物流自动化,以及如何灵活适应高频的产线变革,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除了在汽车、3C、家电、金属加工等传统领域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外,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也在半导体、仓储物流、光伏、锂电等新兴行业中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这些新兴行业的自动化趋势加速,直接拉动了上游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令人瞩目:7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1,342套,同比增长了惊人的42.3%。从年初到7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更是达到了205,094套,增长率高达64.6%。显然,工业机器人的行业正随着下游产业的升级转型迎来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分类,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环境中,涉及到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和喷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工业自动化和柔性生产需求共同驱动,移动机器人领域正变得日益火热。

在中国这个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与仓储场景对自动化物流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产品销量从2016年的11,300台增长到了2020年的41,000台,市场规模也从2016年的19亿元飙升到2020年的76.8亿元。

其中,AMR(含激光SLAM和视觉SLAM)机器人虽然仅占总体市场的16.83%,但其市场销售规模却占到了整体市场的近五分之一。尽管AGV仍然是主流,但AMR的增长势头却异常迅猛。

AMR相比AGV更能满足人机协同与柔性物流的需求,可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运行,具有产品部署周期短、应用场景灵活和降低成本等优势。据Interact Analysis预测,AMR市场近五年将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到2022年,全球移动机器人中对AMR的需求、收入和销量将全面超越AGV。

AMR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及光伏等行业。随着AM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加速,AMR机器人将逐步拓展到更广阔的市场领域。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正面临巨大的降本增效压力,AMR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以斯坦德机器人为例,该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AMR领域取得了显著优势。该公司专注于AMR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应用开拓,已经实现了机器人定位导航算法、操作调度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的全覆盖,并获得了高速成长。随着半导体行业对柔性物流需求的增加,斯坦德机器人已经开始布局半导体市场并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在半导体产业中,工艺流程复杂且设备精度要求高,涉及众多工序环节都需要工业机器人的参与和支持。斯坦德机器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高效、灵活的物流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因此可以预见未来AMR技术将在半导体行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黄有鹏,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现任斯坦德机器人半导体行业总监。他表示,当前半导体行业在生产流程中对精准度的要求极高,其离散式的生产特性使得仓储与生产物流的效率成为提升整体效率的突破口。对于众多寻求进一步自动化改造的封测厂商来说,实现精准高效的物料搬运与上下料需求,远比大规模的自动化方案更为实际和经济。为此,许多半导体企业面临设备设计、基础设施以及物料载具差异带来的挑战。这也要求 AMR 服务商不仅要满足简单的物料搬运,还要能够应对工序间机台自动对接及上下料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软件系统能力、设备改造及自动化方案集成能力成为衡量 AMR 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

以斯坦德机器人为例,其独特的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确保了高效协同运行,无缝对接企业的MES、ERP等业务系统,并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实时展示物料位置、物流及生产任务等信息,助力生产决策与流程优化。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的细分赛道中,斯坦德机器人凭借其技术优势和项目落地实施能力,展现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针对某些半导体企业新旧厂区距离远、物料搬运需求高的难题,斯坦德AMR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相较于传统AGV,斯坦德AMR无需额外的辅助物即可实现自主定位导航,更能满足晶圆制造的高洁净度需求。斯坦德还融入了FMS调度系统、中控系统等多软件功能,实现了物流减员、效率提升和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步升级。

单纯的自动化物流并不能满足半导体行业的所有需求。黄有鹏指出,AMR企业要想在半导体行业中创造更大价值,不仅需要满足高效率的自动化物流需求,更要提供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支持。结合激光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与FMS调度系统,斯坦德机器人提出了符合多行业跨场景的柔性工业物流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不仅帮助企业实现全程物流自动化,还实时追踪记录生产与物流数据,为工业互联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厂内部制造复杂度的提升,对于自动化设备柔性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集成应用能力已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趋势。复合机器人,集合了AGV/AMR和机械臂的特性,展现出更好的柔性化特点,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但要实现两种设备的稳定协同工作并不容易,除了集成双方系统需要技术积累外,还需确保多方设备协作满足复杂场景下的特定需求。对此,无论是AMR的环境适应能力、协作机械臂的开放性,还是对集成商的集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工产业研究院认为集成应用能力是AMR厂商的“生存标签”,未来更可能升级为“发展标签”。斯坦德机器人在这一领域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黄有鹏谈及,作为致力于B端市场的非标应用设备供应商,产品的进步与提升需在现实场景中不断试错、打磨和迭代。这要求公司具备非标设备的设计改造与开发、集成应用与项目实施等全方位能力。

从斯坦德机器人的发展轨迹来看,初期专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研发,解决工厂自动化升级中的物流搬运难题。随着对上下游合作伙伴产品的集成,结合公司自研的激光SLAM导航AMR与RIoT智能软件系统,斯坦德逐渐展现出提供柔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雄厚实力。

黄有鹏强调,对于柔性工业物流,我们需要有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单个场景的效率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在整体场景中也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应打通仓储与产线之间的运输环节,实现工序间机台的自动对接以及各生产环节系统信息的互联。这样,全程物流自动化才能真正实现。这也是斯坦德得以迅速发展的核心所在。以AMR为切入,完成物料搬运和配送的基础任务后,斯坦德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联合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朝着打造半导体无人工厂的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充满生机。黄有鹏表示,疫情加剧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后疫情时代,企业自动化转型的浪潮更为迅猛。微软与IDC的研究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63%的中国企业因疫情而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为了达成自主运营能力,60%的企业加大了在数据治理、数字工程和运营上的投入。

显然,制造业工厂正积极拥抱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自动化转型。在此背景下,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斯坦德机器人已从单一环节设备供应商的角色转变为引领智慧工厂柔性变革的物流方案供应商,有望在新的市场机遇中迎来加速发展。

在移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行业正在逐步进入以规则和理性为基础的健康发展模式之中。斯坦德机器人基于对柔性物流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硬件产品方向提出了1+N+X=∞的驱动理念。在软件产品方向,斯坦德帮助客户通过清晰的路径逐步实现智能制造。

对于工业4.0的践行,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数字化物流的产业生态化已是大势所趋。斯坦德机器人正积极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柔性智造生态圈,形成行业系统级的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能力,助力工业制造的数字化与自动化转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