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 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内,阳光中科企业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全力运转,工人们正忙碌地赶制订单。据企业董事长助理陈丽梅透露,该企业在2016年刚刚启动生产便已实现全线生产,且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张九强所拍摄的画面捕捉了这一繁忙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场景。
△ 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的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公司,其智能化生产和现代化仓储基地展现了一片繁荣的生产景象。陈涛所拍摄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繁忙而先进的生产场景。
在盼盼食品饮料车间的图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的另一面。近年来,“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传统制造业。为了破解这一问题,许多制造业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努力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机器换人”,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在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成规模的福建泉州市,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机器换人”项目。近1000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数控技术和产品,其中所蕴含的动力究竟来自何处?这一变革为泉州制造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机器换人”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企业的用工问题?为此,《经济日报》的记者最近来到福建泉州进行深入调研采访。
“招工难”推动产业自动化革新——“华飞服饰”数字化之路
在福建泉州市石狮坑东开发区的华飞工业园内,华飞服饰有限公司正经历一场由“招工难”引发的深刻变革。这个变革,正逐渐将传统服饰制造转变为数字化快速制造的新时代。
园区内的服装制造车间门口,“服装数字化快速制造工程”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走进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高度自动化的景象。自动裁剪机、自动拉布机有序排列,各个生产环节通过自动化的吊装系统紧密相连,每一道工序完成后,产品如同流水线般顺畅流转至下一环节。
这一切的变革,离不开华飞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尤良亚的决策。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用工压力。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同时因为“用工荒”,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留住员工,企业需要提供诸多福利和丰富的文体活动。
尤良亚意识到,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改造,未来的用工压力将会更大。他果断决策,投入近700万元采购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了车间的自动化水平。这一决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如今的华飞服饰,已经成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示范基地之一。尤良亚表示,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单靠“人海战术”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借助自动化、数字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招工难”的问题,正倒逼企业走向自动化、数字化。华飞服饰的变革,只是众多制造业企业面临挑战、积极求变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企业将会加入到这场自动化的革新之中。近年来,泉州市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如华飞公司一般,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泉州市经信委技术进步与投资科科长孙振汉透露,“十二五”期间,泉州市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超过25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9.9%,其中设备投入占比超过6成。
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建兴介绍,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泉州市已形成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并成功打造了纺织服装、鞋业等多个传统产业集群。泉州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低、散、短”的问题,多为劳动密集型,长期依赖低成本扩张,生产设备多为小型、低端,缺乏高端技术支撑。为应对这一问题,泉州市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推进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及地方支柱与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趋紧,传统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陈建兴强调,只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为保证工人队伍的稳定和产品质量,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5%至20%的工资。这也使得企业的用工成本逐渐增加。
在盼盼食品集团,执行总裁蔡金钗正在紧急部署外地新建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他告诉记者:“现在各地的用工成本都在上涨,我们为确保工人留驻,已经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工资。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为了降低这一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盼盼食品集团积极引进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金钗表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盼盼食品近年来与国内外厂家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共同投资研发先进的生产线设备。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不仅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如今,盼盼集团仅需三位员工就能完成过去五人才能胜任的工作,而且三位员工的薪资总和相当于过去的四人。
蔡金钗透露,目前盼盼食品拥有19家分公司,员工总数达12000人。自公司成立以来,其以每年增设一家分公司的速度不断扩张。尽管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实施“机器换人”的策略后,员工数量并未显著增加。盼盼食品计划将食品和饮料的产值规模扩大到超过100亿元,并持续推动“机器换人”项目,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利润。
在华飞服饰公司,尤良亚告诉记者,自动化辅助设备的引入使工厂的用工需求减少了四分之一。每一个工作流程都实现了无缝自动化衔接,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例如,返工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增加了约20%。
陈建兴表示,泉州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推进智能制造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各个主要行业领域的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部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纺织行业,数控纺织机的应用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使用这种机器后,生产一件毛衣的时间从原来的3至4小时缩短到了仅40分钟,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5至10台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用工需求和劳动力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泉州华宇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经编机自动断线检测技术项目,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0%,次品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而百宏公司的纱锭全自动包装作业线项目则每天能节省50个工时,年节省用工成本达250万元。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梅洋公司原为专注于塑料生产与模具开发的传统企业,却经过一场革新之旅,摇身一变成为智能制造业的佼佼者。他们与华中科大智能研究院携手,成功研发出高速全伺服五轴机械手,并彻底改造了企业原有的注塑车间。如今,车间内仅有16名工人就能驾驭38台高效设备,产能飙升三倍,用工成本却锐减35%,产品种类更是丰富多样。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招平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许多泉州市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的技术革新,实现了用工减少20%至30%,效率提升超过50%,产品质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一变革的背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技工荒”现象将更加凸显。在采访中了解到,泉州市制造业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部分工序仍依赖手工操作。例如,石材行业和磨抛工序的水暖行业仍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空间。“机器换人”的实施,要求企业拥有更先进的设备和系统操作、维护能力。
现实中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那些既懂数控技术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况无疑制约了数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不仅如此,目前泉州市大部分行业的技术工人中,初中文凭的工人占据了高达80%的比例,他们难以适应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操作和维护需求。
陈建兴对此表达了担忧。他认为,“机器换人”之后,制造业中的一线低技能工人可能会被工业机器人取代,但同时也会催生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的增加。这一变革对于企业和工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积极培养新一代技术型人才,以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工人们也需要自我提升,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无法适应技术变革的工人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于那些能够跟上技术步伐的人来说,新的机遇也随之而来。在泉州市的一家食品公司,盼盼食品,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型工人的短缺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不仅从职业院校招聘新员工,还从现有工人中选拔出一批有潜力的员工,交由设备供应商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公司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还为员工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企业和工人的双赢。
陈招平表示,随着“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招工难”和“技工荒”的问题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入手,加速自动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和企业也需要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大学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本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着重培养能够操作智能机器的人才。这种新的用工需求呼唤着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的涌现。
尽管泉州市的制造业发展较早,但仍有许多装备制造企业曾依赖进口数控系统,价格高昂且核心技术受限。对国产数控系统的需求强烈。随着“泉州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各主要行业领域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泉州市的机械装备产业正朝着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如嘉泰、微柏、黑金刚等已经在智能装备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性价比较高、技术领先的自动化产品。这一变革不仅带来了新的用工需求,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活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泉州市机械装备产业蓬勃发展,推动高端人才需求增长
深入的数据揭示,仅在2015年,泉州市的机械装备企业在本地推广的“数控一代”示范产品便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广数量超过600台(套),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亿大关。这一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350亿元,增长率高达12.5%,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这一连串的佳绩背后,隐藏着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陈招平先生透露,随着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泉州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热门之地。与此企业对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级蓝领工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泉州市正积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典型示范企业的强大平台,继续深化培训活动。陈建兴表示,其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技术又能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工人,为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在教育领域也下足了功夫。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机器人已经成为示范点,而在泉州黎明大学与南安机床企业的合作中,机械装备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也正在配合企业建设一批实训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可以说,泉州市的机械装备产业正在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伴随着对高端人才的渴求,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生活小妙招
- 智能建造加速传统产业格局重构
- 人工智能2050年超过人类智能
- 机器人产业未来的趋势如何
- 用匠人精神打造服务机器人
- 救援机器人的崛起与未来
- 机器人上岗引领安全生产3.0时代
- 灵动AMR哈雷摩托Pic2Go即拣即走方案成DHL全球
- 江苏苏州:疫情催生物流配送新市场 配送机器人
- 机器人应用推广提速,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中小企业该如何践行?
- 丰田的首款下一款EV将是雷克萨斯品牌电动业务正
- 我是谷歌机器人,我认为人类天生不适合在科技
- 日本银行设中文服务机器人接待华人
-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藏在人工智能的历史里
- 浙江日报头版点赞!会“缝合”不锈钢钣金的机
- 工业机器人龙头布局智能人形机器人,但不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