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热传导在头戴方式上遭遇冷锋
融入福特汽车展了,奥迪推出虚拟生产线了,要推出全景教学了,+家居悄然开启了,有望进入房地产了,张艺谋打算拍电影了,乐视 APP有新闻了,成浙江高考作文选题了。
是真的爆发了。在各大门户网站每天都能看到关于的新闻。如一股夏日热风,各个行业似乎都受到了的热传导效应,尤其是今天,手机行业达到市场饱和,在其改革的道路上,有意无意中成了的“鼓风机”。
但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有几轮冷锋过境。虽然暴风魔镜在其2016年《中国 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称自家眼镜的人均使用时长已无限接近30分钟,但真正体验过的人便明白其中道理。
无可置疑,将成为未来新媒体技术上的一大风口,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全球人均使用时长还不到20分钟。其中原因,除了观感上不够清晰,有眩晕感之外,头盔佩戴的舒适度也是用户长时间使用的一大拦路虎。
NetflixCEO哈斯廷斯表示,“技术会在游戏界带来大地震,但恐怕这一优势无法延续到影视界。”而该公司首席内容官泰德也表示,“戴上头盔,恐怕看上20分钟视频你就精疲力尽力竭了。我可不愿带着头盔在沙发上干坐2小时,那样是在太无聊了。”
头盔佩戴的舒适度与其观感和交互性技术同样重要。试想一台沉浸感极强,交互性极好且不会眩晕的头显,在佩戴半小时之后因为鼻梁疼痛,甚至恶心,只想扔掉它的时候你下次还会去用它吗?还会选择再去购买吗?会将其推荐给你的朋友使用吗?
所以头显佩戴的舒适度是仅次于其沉浸感和交互性等因素之后的。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头盔,其佩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三支头带将头盔重量受力分至上下后脑、两侧及鼻梁处,一种是利用简单的头箍将其紧缚在眼前。
三支分力式佩戴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头盔都是利用这种分力方式来减轻其佩戴重量的,如主流的OculusRift、HTCVive,国内的3Glasses等。
其中HTCVive比较典型,它的头带是这样的
由于头盔内有大量芯片跟主板,其重量已超过400g,3Glasses的头盔重量是246g。所以采用这种佩戴方式是其最佳选择。头带三支分力将重量分散在了后脑上下部、两边耳朵、鼻梁五处,用户在佩戴时每个点只需承受少于100g的重量即可。
但用户长时间将头部塞在一个半封闭的物体内,再加上眩晕带来的不适,很容易让人觉得恶心,甚至出现呕吐。,因高度近视而不能摘掉眼镜使用的用户,眼镜跟头部的贴合处很容易受到这些力的挤压,引起疼痛。这便是三支分力式头带的弊端所在。
紧箍型
使用紧箍型头戴模式最典型的是暴风魔镜4,它采用的是一个椭圆形硬箍,用户戴上之后再从后边将头显一圈圈箍紧在头上,然后扣紧避免反弹后松弛。
这种佩戴形式虽然可以避免用户因头部长时间处于半封闭状态而引起恶心,且头箍适当偏上,戴眼镜的用户可错开镜架与头带的重合,适当避免挤压带来的疼痛。但其分力方式很差,头显和手机的重量只能集中在后脑和鼻梁处。箍的太松容易掉下,太紧了头又很痛。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三支分力还是单一的头箍,都不是头盔佩戴方式的最佳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力的分散方式都是从外部着手的,而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将其承载的重量从内部进行分散。
尽量减轻芯片的重量只是杯水车薪,徒增成本,但我们可以借鉴微软HoloLens混合现实眼镜的设计分散头盔重量。
从HoloLens的解剖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头显零件并没有集中于设备前方,而是将部分电子元件及电池融入到了头带之中,巧妙地将头带作为承载芯片零件的一种载体,用户在佩戴时就会有几十个支点。
这样既不会有半封闭状态下引起用户恶心,也不会因为头箍分力不够让压倒鼻梁,箍到头痛。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重30吨,占地150平米,如果照这样普及下去,现在上海的房价恐怕将不仅仅是4、5万了。可现在我们有了PC(个人电脑)这个概念,笔记本电脑可以被人门装在背包里或提于手心,甚至还出现了掌上电脑。科技的发展是惊人的,头显现在只是初代,我们相信,不出几年将不再会以现在这种笨重的方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轻便的设备,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人工智能培训
- 擦窗机器人真的好用吗
- 第20届天津工博会3月6日举办 千余企业共商工业低
- 国外社会对于机器人的一些观点
- 协作机器人又有新品登场 速来围观有何亮点
- 突破技术与价格之间的桎梏 减速机发展有望进入
- 马斯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少钱
- 机器人来了2016高科技智能化将独领风骚
- 工程师忘记关门 机器人走上了大街瞎逛
- 李开复 2018中国最大AI红利是政策
- 无人零售让这5种人失业了 看看哪些零售岗位最可
- 一篇看懂服务机器人语音交互与三大技术的因果
- 人工智能 能否助人类重建巴比伦塔
- 九师两支代表队在第九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上夺
- 用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工厂(续
- 机械科技趋势:智能创新影响力概览与评估
- 国内首款智能加油机器人在南宁试运行 3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