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专利战争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谁在炒作概念,谁在踏实做事;谁家拥有先发优势,谁家掌握核心技术。要想搞清到底谁在虚拟,谁在现实,从公开的专利量、授权量以及增长趋势的视角去分析和评价是一个较为客观的维度。
从专利在全球的申请情况看,基本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00年左右有一个峰值,之后出现回落,201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开始出现产品级的应用,如大家熟知的HoloLens、Gear 、HTC Vive等。
这与20年前第一批基础专利的到期和相关领域技术的成熟有着较大的关系,很多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类似反复,如触摸屏技术、OLED技术大抵如此,还有技术路径的争夺,产业资本背后的博弈等等原因,技术的第二春算是到来了,仅2015年公开的专利就有806篇。(限于检索词的近义词等表述方式繁多,本文仅采用“virtual reality”作为检索词,中文专利采用“”进行较为狭义的检索。)
从申请受理地区看,美中韩
US24.8%,1336;
CN18.1%,977;
KR17.7% ,957。
占比优势占据前三位,这些国家或地区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制造生产区和目标市常
从专利分布的领域来看
计算,运算3282;
装置,系统1095;
通讯技术999;
运动,游戏828;
光学类543;
医学应用366。
加和大于总数说明其中有部分专利会设计几个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运算类的专利标的指向会比较明确,而显示类专利在描述时会有其他考虑而未能出现在上述检索结果中,该类问题以后会做专门讨论。
从专利权人的排序中,可以看到具有较大专利储备的专利权人基本都是电子或者IT业的老面孔们如微软(1401)、三星(906)、索尼(799)、IBM(714)等。
其中微软在专利布局上拔得头筹,可见HoloLens在技术上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让人遗憾的是该组排名中未能见到中国公司的身影。
CN在领域的相关专利1726篇,特别是在14-15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占总申请量的四成。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63篇,新型339篇,外观82篇,主要集中在产品应用层级,缺少基础性的核心专利。从专利权人情况来看,专利权人相对分散,院校,中小型企业甚至个人成为申请主力。这种情况也与前面提到的专利申请文件的特殊性有关,有实力的企业、事务所和其他相关领域申请人在撰写专利时会希望获得尽可能大的授权范围,技术上通常不会将保护范围限缩在领域 (如我们使用“头戴and显示”检测可获得1266篇相关专利,这里不做展开)。
一方面,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众多,从产品的材料工程、演算方法、传感技术、光电显示到应用上的视讯、教育、医疗等。
另一方面,很多技术只是现有技术在应用上的迁移,还不具备新的可专利技术特征,这导致简单的样本分析会出现一些失真,但对本次分析的结论不会造成影响。以光电显示技术为例,对显示面板提出了比电视、手机更严苛的技术要求,如超高的解析度(放大镜下的视网膜技术),更快的扫描频率(阻容抗架构设计),更加轻薄或透明(OLED技术)等等。
目前光电显示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以及台湾地区的相关企业手中。
而显示行业近年来,特别在大陆厂商崛起后而处于一片红海之中,充分利用挖掘技术创新和整合打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从而在日渐成熟起来的市场中切得更大的蛋糕,符合相关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利益,也需要很大的博弈智慧。
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领域的专利布局相对薄弱和滞后,缺少基础性的核心专利和国际化的视野。当年HTC在美国、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遭遇专利滑铁卢,时代不会有公司希望重蹈当年覆辙。反观近日,华为对三星提起专利诉讼让国人为之一振,而这背后具备的不是一时之勇,而是强大的专利储备和技术实力。
,纵观全球领域,还远未出现具有统治地位的企业,各家正忙于发展技术,准备弹药,建立城池,培养市场,互惠合作,专利战争尚未真正到来。在暴风雨前夜,所有业者也当在清醒时自问一句“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培训
- 擦窗机器人真的好用吗
- 第20届天津工博会3月6日举办 千余企业共商工业低
- 国外社会对于机器人的一些观点
- 协作机器人又有新品登场 速来围观有何亮点
- 突破技术与价格之间的桎梏 减速机发展有望进入
- 马斯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少钱
- 机器人来了2016高科技智能化将独领风骚
- 工程师忘记关门 机器人走上了大街瞎逛
- 李开复 2018中国最大AI红利是政策
- 无人零售让这5种人失业了 看看哪些零售岗位最可
- 一篇看懂服务机器人语音交互与三大技术的因果
- 人工智能 能否助人类重建巴比伦塔
- 九师两支代表队在第九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上夺
- 用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工厂(续
- 机械科技趋势:智能创新影响力概览与评估
- 国内首款智能加油机器人在南宁试运行 3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