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一、背景与核心目的简述
世界艾滋病日,源于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设立,定于每年的12月1日。这一全球性节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各国、国际组织及社会各界的联合行动,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升公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消除社会歧视,共同致力于艾滋病的社会防治。
二、2024年主题与防治进展亮点
中国2024年的宣传活动主题定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则强调“Take the rights path”。此主题旨在集结、机构、社区和个人等多方力量,共同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
在全球艾滋病防治的舞台上,近年来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为130万,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也降至63万,为自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更为鼓舞人心的是,全球约有3100万感染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三、深入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正式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其特点包括传播迅速、潜伏期长、死亡率高等。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精液、乳汁等,都含有病毒。防治艾滋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长寿命并降低传播风险。而“治疗即预防”的理念也告诉我们,病毒载量稳定抑制的感染者不会具有传播风险,这有效阻断了疫情的扩散。
四、全球防治目标展望
全球艾滋病防治有着明确的“三个95%”目标(2025年前),即95%的感染者要获得确诊,95%的确诊者要接受治疗,以及95%的治疗者病毒要得到抑制。我们的长期愿景是,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消除母婴传播及社会歧视。
五、社会共治:凝聚力量,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社会共治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多部门协作与公众参与,我们形成了防艾的合力,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2024年的主题海报等宣传材料,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全民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实现终结艾滋病的目标,共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