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
虚假大学的警示与防范
一、虚假大学警示榜的揭幕
在2013年,上大学网首次发布了《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100所仿冒正规高校名称的虚假大学。这些虚假大学中有73所集中在北京,它们利用与正规大学的名称相似性来误导公众。比如,“中国民航学院”仿冒的是正规的中国民航大学,“首都财经贸易大学”则试图混淆视线,仿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仅仅在一个月后,第二批虚假大学名单发布,新增了50所,涉及范围扩大至北京以外的上海、陕西、辽宁等十余省市。到了第四批名单公布时,虚假大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所。
二、虚假大学的伪装手法
虚假大学常常采用多种方式混淆视听。它们使用与正规高校相似的名称,如“北方医科大学”和“中国邮电大学”,让人误以为它们是正规的大学。除此之外,这些虚假大学还制作了高仿的官方网站,提供在线咨询和报名通道,甚至有些还嵌入了虚假的“学历查询”功能。它们通过这些手段进行宣传,并常常以“低分录取”、“签订就业协议”等为诱饵进行虚假承诺,甚至伪造办学资质和合作单位信息。
三、如何防范虚假大学
面对如此多的虚假大学,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可以核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来确认学校的资质。对于“包就业”、“免试入学”等宣传要保持警惕,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缴费。建议通过正规的高考招生系统填报志愿,减少中介机构介入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虚假大学问题仍然呈现出区域性集中的特点,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地区,需要更加重点关注。
虚假大学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和学生的权益。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高考信息,坚决抵制虚假大学的诱惑,维护自身权益。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清除这些损害教育生态的虚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