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核心目标是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以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涉及众多环节、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高校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更是重大科技突破的源头。如何将高校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却一直是一个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这意味着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堵点。
为了打通这些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堵点,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入手。高校应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并瞄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
高校还需要培养一批懂科技研发、懂市场转化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能够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提高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应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环节,与高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专利转化率。
高校和企业需要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催生出新的生产力,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晓君)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