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脑都7.0了,你还看不懂?

人工智能 2024-12-14 13:3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AI的奇妙世界:美颜相机、智能导航、安全打车与更多

你是否曾被AI的神奇功能所吸引?从自动美颜的相机,到提前规避拥堵路段的智能地图,再到人脸识别保障的打车安全,再到AI机器人撰写的新闻稿件,以及刷脸支付、智能音箱讲故事等,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1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AI产品。汽车机器人、无人驾驶出行平台、数字人、智能词典笔、智能耳机等,它们共同展现了AI的无限可能。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切都基于百度大脑7.0的实现。

一面是触手可及的AI应用,一面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正是AI呈现给我们的两面性。那么,这些千差万别的AI应用背后有没有共通的“造物主”?它们是如何从专业术语变成触手可及的AI体验的?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最初的原点,了解AI的本质。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首次由一群科学家在1956年提出。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就是希望机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就像人们发明汽车代替双脚,发明洗衣机代替双手一样,人们现在正努力让计算机代替人脑去思考、学习、处理一些问题。

人的智能来自一个智慧的大脑以及其中无比复杂的神经网络。而人工智能就是要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这部分功能,从而完成各种任务。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纷繁复杂的AI应用背后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美颜相机还是智能导航,无论是安全打车还是AI撰写的新闻稿件,它们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同应用。

百度大脑,作为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集成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使得这些AI应用能够得以实现。升级到7.0版本的百度大脑,无疑预示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可能的实现。

在这个AI的奇妙世界里,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和惊喜。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索

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崛起,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感知世界、思考学习。从智能音箱的“听见”,到刷脸支付的“看见”,再到AI主播的“说话”,以及写稿机器人的“学习思考”,这些AI应用都源于AI技术能力。而背后支撑这些能力的,便是机器学习(ML)与深度学习(DL)。

机器学习,如同孩童识字的例子,通过让计算机识别汉字的特征,使其能够总结并记住规律,进而“认识”汉字。而深度学习,则是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构建一个庞大的水管网络模型。当计算机看到“田”字图片时,信息数据流会经过这个网络,寻找匹配的出口。如果结果不符合预期,就可以调整网络的参数,直到达到正确的识别。

数据、算法、算力被称为AI的三要素。数据是布匹,提供了原料;算法如同服装设计师,决定了如何制作衬衫;而算力则是生产流水线,决定了生产的速度。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现代AI的核心。

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的领军者,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AI技术的发展。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如吴恩达、陆奇,推出百度大脑、Apollo平台、AI芯片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展现了其在AI领域的深厚实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从人脑的工作方式,到AI技术的应用,再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技的魅力。而百度在这一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AI的无限可能。从普通人视角来看,AI似乎高深莫测,但百度大脑作为百度AI的核心,理解它就如同掌握了AI的精髓。回溯其发展历史,仿佛一部人工智能的进化史。

早在2011年,Google X实验室启动了Google Brain项目,为AI领域投入巨大资源。不久后的2013年,百度大脑开始崭露头角。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了百度大脑的诞生,并明确表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浪潮便是人工智能。

百度大脑的每一次升级都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备受瞩目。百度CTO王海峰在最近的大会上提到,百度大脑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在推动AI产业的进步。从数字人到复杂的AI应用,背后都是百度大脑技术的支撑。

从2016年至2021年,百度大脑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的1.0版本完成基础能力搭建,到如今的7.0版本,每一次升级都是技术革新的见证。

具体看来:

2016年,百度大脑1.0对外开放了20多种能力。

2017年,百度大脑2.0形成完整体系,对外开放的能力增至60多种。

到了2018年7月,百度大脑3.0对外开放的能力超过了110项,并且每天的调用次数超过4090亿次。同期,百度发布了昆仑芯1代芯片,成为国内计算能力的高峰之一。

2019年7月,百度大脑升至5.0,对外开放了五大核心架构和超过210项AI核心能力。同时发布了针对远场景语音交互的鸿鹄芯片。

百度大脑在2020年7月的6.0版本中对外开放了更多AI能力,并且中国在AI操作系统和AI芯片两大核心底层技术上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直至2021年8月,百度大脑7.0以“融合创新”和“降低门槛”为特点,对外开放了更多AI能力,并正式量产了自研的昆仑芯2芯片。

百度大脑:越用越聪明的智能引擎

正如人脑通过不断使用而进化,百度大脑也在每日的频繁调用中变得更加聪明。每一次的调取都是对百度大脑的一次训练,使其愈发聪明,从而生成更多的AI能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大脑在过去的几年中构建了一个完整且开放的AI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拥有支持高运算量的自研硬件——昆仑2代、鸿鹄芯片,它们为百度AI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引擎”。百度大脑还拥有在语音、图像、语言与知识等领域的核心AI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时代操作系统飞浆平台已经吸引了超过360万开发者使用,他们在此开发了40万个AI模型。

飞浆平台,如同一个AI工具的超市,无论你是开发者还是AI新手,都可以在此轻松选择工具,获得AI技术与能力。它降低了使用AI的门槛,让不懂机器学习的人也能使用AI产品、工具。这是百度大脑7.0降低使用门槛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吸引广大用户的重要原因。

百度AI的所有应用都可以追溯到百度大脑,找到其技术依据。百度大脑就如同人脑,是智慧的源泉。而百度Apollo平台、百度智慧云应用平台等,就如同手、脚,帮助百度AI在各种场景中落地。小度智能音箱、智能耳机以及各产业的AI解决方案等具体AI产品,就是百度大脑在各种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应用。

曾几何时,百度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焦虑。为了在这场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百度重金收购了91助手。但最终,人们发现,真正帮助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的,是AI的力量。百度地图升级为AI地图,百度App的千人千面信息流推送、语音搜索、拍图视物、智能小程序等AI应用,让百度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头赶上。

如同在研发领域中“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理念,百度在追赶移动互联网的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对于百度来说,如同冰川一样庞大而不可或缺。我们看到的只是复杂繁琐的AI应用表面,实际上百度AI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体系。现在用搜索引擎、竞价广告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百度已经过于片面,AI才是更为准确的词汇。

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百度正迎来新的曙光。人工智能正推动其进入收获期。在海通证券看来,高景气的无人驾驶赛道上,百度Apollo或将成为少数能进入最后阶段的玩家之一。“汽车机器人”与无人车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落地,重塑交通版图

随着L5级别的“汽车机器人”和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成功落地,克班资本预测,百度Apollo的总收入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惊人的数字。据其研报透露,到2030年,百度Apollo的总收入将有望超过惊人的17亿美元。这不仅代表着一家公司的进步,更是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迈向新里程碑的象征。

在AI与云服务的双重驱动下,百度智能云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得力助手。今年二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71%,这一数字不仅远超阿里云的29.1%和腾讯云的52%,也凸显了百度在云计算领域的迅猛增长势头。中信证券更是预测,百度智能云在2021年的收入将突破140亿元,成为其中期增长最快的业务。

不仅如此,百度还果断成立了昆仑芯片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今年3月,该公司成功完成了独立融资,估值高达约人民币130亿元。这一动作无疑为百度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系列在AI领域的实质性进展,不仅增强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投资信心。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43家投研机构发布了关于百度的研究报告,其中高达34家给出了“买入”的评价。对于百度来说,AI不仅是其回归科技公司属性的重要标志,更是其开辟新的AI第一梯队的开始。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5G只是小儿科,人工智能才是大产业。”百度大脑领航的百度AI正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其潜力和价值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