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颗“大脑”成都造

人工智能 2024-12-12 11:5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近两百项专利打造的“隐形冠军”,实力究竟如何?实际上,每两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颗“大脑”是在成都制造的。这足以彰显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厚实力。

走进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忙碌的工人,高精度的机械,这里犹如一个高科技的心脏,为工业机器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环境中,该公司已经成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取得近两百项的专利,使其成为了业界的“隐形冠军”。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化制造业的重要支柱,而控制系统就是其大脑。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脑”制造业务已经深入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领域,每一颗“大脑”都是公司技术的结晶,代表着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性和领先性。

在这里,工人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探索和突破。他们的努力,使得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他们不仅创造了众多的专利,更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他们的努力,让成都,这个美丽的城市,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今年五月,这家成立仅十年的企业,正在忙碌地搬迁至新的基地,占地面积达三万四千平方米。随着近五年的年产值平均增速高达70%,旧有的基地已无法容纳其迅速的成长。新基地不仅反映了卡诺普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远大前景。

位于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的卡诺普,已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的领导者,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卡诺普还是国内少数具备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令人瞩目。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卡诺普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凭借着这种投入,卡诺普已经拥有了近200项专利技术,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隐形冠军”。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不断的创新,卡诺普已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创造了众多的“第一次”。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卡诺普对技术极致追求的体现。华西都市报的记者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记录了卡诺普的辉煌历程。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佼佼者,卡诺普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卡诺普将继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创造更多的奇迹。在探索成都龙潭工业园的一家隐藏“小巨人”——卡诺普公司的成长之路时,我有幸与邓世海副总经理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他向我揭示了这家企业如何炼成行业翘楚的秘诀。

走进卡诺普的世界,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自主创新的热情和决心。这家公司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懈,被誉为行业的领跑者。他们以掌握近200项专利技术为荣,展现了公司在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

邓世海提到:“旧的基地已经无法支撑企业的发展了,我们迫切想搬去新基地。”搬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反映了卡诺普不断适应时代变迁的决心和远见。近五年来,卡诺普的飞速发展令人瞩目,年产值增速平均高达70%,这背后离不开公司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和努力。

回溯到卡诺普初创之际的2012年,创始人团队就以成为“中国机器人先锋”为目标,并怀揣着用中国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们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烧”起钱来毫不手软,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卡诺普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们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和引进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有凝聚力的团队。这支团队在卡诺普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公司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卡诺普的成功离不开公司始终坚持的自主创新理念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他们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卡诺普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小巨人”。为了在技术上比肩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卡诺普深知不能简单地复制国外成熟的技术,必须走上自主创新之路。邓世海深入解释道,这第一步就是要聚焦于核心零部件控制器。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负责驱动机器人的复杂操作。不同于人类的简单神经系统,机器人的“脑回路”需要依赖代码进行精确运行,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就需要进行停机修复。工业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控制器必须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强电流干扰问题,卡诺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反馈确认程序,将接收的异常信号回传以确认是否能准确接收到指令。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准确执行任务。

到了2016年,卡诺普的目光转向鲜有国内公司涉足的机器人驱控一体技术。他们通过集成驱动器和控制器,实现两者间的高速数据通信,旨在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面对国外专利的封锁和技术突破的难度,卡诺普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大量调研,成功论证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并投入研发。最终,在2018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技术方案,实现了成本和效能的显著优化。

为了实现技术目标,卡诺普在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近年来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0%以上。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坚持,让卡诺普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技术。目前,公司已拥有近200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项。这些专利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为卡诺普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孵化“销冠”到成为产业巨头:卡诺普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腾飞

跃居时代浪潮之巅,洞察市场需求是每一个成功企业的核心秘诀。对于卡诺普来说,其发展壮大的秘诀正是深入洞察并紧握市场需求。

放眼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卡诺普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数据揭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年销售额屡创新高。与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由之路。这一大背景下,卡诺普等企业面临的机遇空前。

政策的助力也不可小觑。以卡诺普为例,仅2021年,公司便享受到了各类税收优惠共733万元。这无疑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邓世海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这正是卡诺普发展的秘诀所在。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下,卡诺普正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不断探索、创新、进取。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卡诺普已经展现了其成为行业巨头的潜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卡诺普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继续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卡诺普的创始团队在创立之初就注意到了国际一流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服务模式主要聚焦于国内大型企业,而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却被高昂的产品价格所阻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选择从成本较高的控制器环节入手,通过优化算法降低成本。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到2018年,卡诺普已经销售出1万多套机器人控制器,累计投放市场4万套以上,占据了国产机器人控制器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每两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配备了卡诺普生产的“大脑”。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卡诺普也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17年开始,他们决定研发整机,向全产业链企业转型。经过两年的努力,2019年,卡诺普正式推出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并在首年实现产销量破千台。到了2020年,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的出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

如今,卡诺普的创始人邓世海认为,机器人产品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性能如速度、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邓世海强调:“无论如何,客户需求是产品开发的本质。我们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卡诺普团队始终紧跟市场趋势,不断调整产品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保持定力是关键。继续坚定投入研发,增强研发强度,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我们致力于成为细分领域的深耕者,专注于每一个细节,追求卓越。

谈到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发展,我们满怀憧憬。邓世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自己所处的企业能在这一领域达到更高的水平。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契机日益显现,诞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只是时间问题。

在2021年底,工信部等15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将取得重大突破,整机综合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我们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这正是我们卡诺普所专注的领域。我们将持续深耕,不断创新,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成绩却令人瞩目。如今,中国已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并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中,技术实力已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工信部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渗透到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涉及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众多领域。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展现实力的舞台。

面对这一机遇,卡诺普公司的邓世海表示,企业计划深挖细分市场,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未来,公司不仅将继续在焊接和机床上下料领域深化业务,还将拓展更多行业领域。智能化、信息化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随着新智能基地的落成,卡诺普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技术能力,推动整个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邓世海强调,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并非易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和付出。要想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下,更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卡诺普将保持研发强度,不断向前迈进,向打造世界一流机器人的目标努力。这是一个漫长而坚定的旅程,需要不断的创新、精进和勇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