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百度今年首份财报:净利润同比下滑10%,B端
百度发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4.11亿元,同比增速1%;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38.79亿元,同比增速-10%,较上一季度同比增速有所改善。
透视百度财报发现,百度三大增长引擎中,第一增长引擎移动生态业务虽然贡献了最大的营收份额,但同比增长幅度逐渐趋缓承压。第二增长引擎智能云业务表现较为出色,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成为57亿非营销业务营收增长主力。第三增长引擎智能驾驶等业务虽取得突破表现,但占整体营收比例依然较低。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对这份财报给予了肯定的态度。他称,“第一季度,百度交出的是一份稳健的答卷,尤其是我们的云和智能驾驶业务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季度的强劲收入增长。”
不过他也直言,“受到来自疫情的负面影响,我们近期业务承压,但我们仍然相信新的AI业务将推动我们长期增长。”
移动生态业务增长趋缓,智能云成主要增长引擎
据百度财报,该季度,其核心业务收入为214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网络营销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4%;非网络营销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35%,而增长主要是受云计算和其他人工智能业务所推动。
受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经济、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压力,广告业变得不再景气,尤其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情况下,百度移动生态业务营收增速逐渐趋缓。本季度,百度核心成为了最主要的亏损源之一,净亏损为9.63亿元人民币。
“百度的第一增长曲线承压。”在本季度财报发布后的内部公开信中,李彦宏承认了百度移动生态业务增长承压的事实。但也指出,智能云与AI将持续驱动百度发展。据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进一步解释,本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增长幅度达45%,正成为驱动百度核心营收增长的关键。
在移动生态业务增长趋缓的趋势下,智能云成为了百度着力打造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今年 5月5日,李彦宏通过全员邮件宣布了百度新一轮的干部轮岗,此前由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TO王海峰负责的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被单独拆分出来,转由此前主要负责百度移动生态(MEG)业务的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负责,而沈抖此前主要负责的移动生态(MEG)业务,则交由了此前主要负责百度投资并购和投后部门的何俊杰负责。
在这一轮调整中,当时便有业界人士指出,“在移动生态业务增长趋缓的大趋势下,让更懂财务管理的何俊杰去管理移动生态业务,更有利于精简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率。而让更懂技术有销售经验的沈抖去负责智能云,也更有利于推动该业务的增长。”如今对比百度一季度财报来看,此言非虚。
亟需提升第二、第三曲线营收占比
移动生态和智能云业务之外,百度本季财报在智能驾驶和小度等新业务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据百度财报,目前,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运营规模持续扩大。第一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19.6万次乘车服务,坐稳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在地理覆盖方面,萝卜快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城市落地。,今年四月,随着北京市率先允许开展公开道路无人化载人服务,百度也成为了首批获准开展“方向盘后无人”服务的企业。
在新业务方面,小度继续保持行业领跑姿态。根据Strategy Analytic和Canalys的数据,小度在 2021 年全球智能屏出货量中排名第一;根据Strategy Analytics、IDC和Canalys的数据,小度在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中排名第一。
据百度财报,第一季度,百度核心研发费用达51.34亿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24%,连续六个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过20%。长期持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压强式的投入和积累已迎来了回报,截至今年,百度已连续四年在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蝉联中国第一
长期来看,智能驾驶和小度等新业务的突破,叠加百度在AI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百度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所贡献营收,在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仍然亟需提升。
为跑赢可持续发展的马拉松,百度仍需作出更多努力。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