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大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筛查癌变
报道称,观看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需要时间,颇费功夫,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减轻医生的负担,减少失误。帮助读取图像资料的人工智能被率先用于传统的内窥镜。在被用于读取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后,这种人工智能可能进一步得到普及。
报道还称,胶囊内窥镜是可以被人吞咽后检查小肠和结肠情况的医疗设备。在被排出人体之前,它会在几小时至十个小时内通过消化器官,内置的微型摄像机会拍摄多达几万张图像。
报道指出,医生在实施传统内窥镜检查时会一面操作一面观察,而胶囊内窥镜检查有所不同,医生需要在检查后观看大量的图像数据。有时一次检查,医生就要耗费一小时来看图像,这给医生带来了很大负担。而能反映病变部位的图像,只是几万张图像中的几张,存在被漏掉的风险。
报道称,东京大学副教授山田笃等人开发出可发现结肠癌的人工智能,其诊断水平与专科医生不相上下。研究团队利用了东京大学医院从2014年至2019年对184人实施内窥镜检查所获得的图像数据。
报道还称,研究团队让人工智能学习了拍有息肉和癌变、来自160名病人的大约1.6万张胶囊内窥镜图像。研究团队针对其中28人的4700多张图像,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判断准确度,发现其判定有无病变的准确度达到84%左右。据悉,在105个病变中,人工智能发现了101个,分辨准确率高达96%。
山田副教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自动筛查癌变,减轻人工的负担,减少遗漏。他们将研究如何减少人工智能读取图像的时间和失误,争取将其投入实际运用。
报道指出,利用吞咽式胶囊内窥镜实施的小肠检查正在逐渐普及,但在结肠检查方面进展不大。与传统内窥镜相比,它不会给受检者带来痛苦,但在读取图像和受检者服用泻药等方面仍有一些课题需要克服。不过,占主流的观点认为,在结肠癌筛查中需要精密检查的时候,可以利用它来提高就诊率。
在日本国内,奥林巴斯和富士胶片公司已经推出用于传统内窥镜、在检查中实时判断结肠病变的人工智能。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与日本电气公司共同开发的人工智能软件已于2020年获准作为医疗设备。现在将人工智能用于胶囊内窥镜检查已变得不可或缺。
人工智能培训
- 擦窗机器人真的好用吗
- 第20届天津工博会3月6日举办 千余企业共商工业低
- 国外社会对于机器人的一些观点
- 协作机器人又有新品登场 速来围观有何亮点
- 突破技术与价格之间的桎梏 减速机发展有望进入
- 马斯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少钱
- 机器人来了2016高科技智能化将独领风骚
- 工程师忘记关门 机器人走上了大街瞎逛
- 李开复 2018中国最大AI红利是政策
- 无人零售让这5种人失业了 看看哪些零售岗位最可
- 一篇看懂服务机器人语音交互与三大技术的因果
- 人工智能 能否助人类重建巴比伦塔
- 九师两支代表队在第九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上夺
- 用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工厂(续
- 机械科技趋势:智能创新影响力概览与评估
- 国内首款智能加油机器人在南宁试运行 3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