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研发出国内首个沙漠机器人
沙漠中的智能家:沙漠机器人诞生记
在广袤的沙漠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开辟新的领域——沙漠机器人研发领域。近日,由宁夏大学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寒旱所研发的沙漠机器人已通过专家组验收,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沙漠机器人研制上的空白。这款沙漠机器人,不仅具备强大的越野能力,更是一个拥有高度智能的家。
想象一下,一个能在零下25摄氏度至零上8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中作业的机器人,向我们传输着来自沙漠深处的信息。这就是我们的沙漠机器人,一个真正的沙漠中的智能“家”。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教授杨泽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创新成果。
回想起研发过程的艰辛,杨泽林和他的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为机器人选择一款适合的轮胎。腾格里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时能达到50摄氏度,他们需要找到一款爬坡能力强、防沉陷的轮胎。经过上千次的测试,他们终于找到了这款能让机器人在沙漠中自如行走的轮胎。
沙漠里无信号的问题又摆在了研发团队面前。如何为机器人提供信号传输平台?经过多次研究,杨泽林在沙漠周边的一处铁塔上架起了一个直径2米的信号发射锅,为机器人搭建了一个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这其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例如一次由于风沙过大导致的测试失败,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射锅的方向。
经过长达三年的艰苦研发,一个高80厘米、长80厘米的沙漠机器人诞生了。这个强大的大家伙与两个小机器人联手构建了覆盖广阔区域的野外涉尘信息监测网络,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这一成果对于沙尘环境研究、沙漠资源勘测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近地采集各类数据,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让我们对沙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款沙漠机器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沙漠科技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它将在未来的环保科研、资源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启示。杨泽林教授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让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未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