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首次火箭残骸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验证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郭超凯与扈佳林)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丙火箭)于26日成功执行了一项令人瞩目的任务。这一天,它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展现了其卓越的运载能力。
26日午后,当阳光洒满天空,长二丙火箭的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绿色丛林中精准降落。这一刻,不仅标志着火箭落点精确控制技术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是航天科技领域的一大壮举,更是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迈出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射频率逐年上升,落区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随着发射次数的不断刷新,火箭残骸的安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过去,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发射前的必要疏散工作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而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研发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和反复试验,为火箭安装上了能够精准控制的翅膀——可折展传动栅格舵系统。这一系统成为精确落区控制的关键结构设备。
火箭在上升阶段需要稳定飞行,这就要求栅格舵紧贴箭体侧壁。而在再入大气层时,栅格舵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解锁、展开、根据控制指令转动等。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要承受高温和巨大的冲击力。研制团队的智慧和努力让这项技术得以成功应用,为火箭落点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长二丙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崔照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而我们这次的试验是中国在这方面的首次尝试。”他还强调,这次的成功试验为中国运载火箭后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解决内陆发射场落区安全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主任助理何巍认为,这次技术的成功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内陆发射场的落区安全问题,也为后续助推器及子级的可控回收、软着陆、重复使用等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将继续在太空的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