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起工业4.0革命 日本企业不甘示弱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德国正在引领一场名为“工业4.0”的产业革命,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全球工厂,打造全新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尽管德国在这一计划中走在前列,日本企业亦不甘示弱,积极应对挑战。近日,包括三菱电机、富士通、日产汽车和松下在内的约30家日本知名企业联手,组建产业价值链主导权联盟(IVI),共同探索工厂互联技术的标准化,并努力将其推向国际标准。这场关乎日本制造业声誉的竞争究竟胜算几何?引人关注。
这场变革可以被看作是制造业的“终极形态”的理想图景。联盟的核心议题是研究和开发工厂与工厂之间、设备与设备互联的通信技术和安全技术标准化。联盟发起人西冈靖之教授表示,日本企业过去主要关注内部及行业内的网络化,但此次他们将致力于构建一个跨行业的工厂互联机制,包括中小企业在内。
那么,什么是“互联工厂”?德国设定的目标是实现所有企业的信息系统联网,从接收订单到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无缝衔接。这旨在消除机械作业和库存浪费,打造制造业的“终极形态”。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海量信息,人工智能发出精确指令,最大化生产效率。德国西门子高管透露,工厂间能够相互“对话”,即使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也能实现与大规模生产相同的效率。尽管日本在大量生产方式上独领风骚,但德国正开启一个新的定制层次。
日本的IVI联盟意识到了这一点。德国的产官学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的工业4.0发展蓝图,发布了自主通信标准等一系列专用设备,而这些设备几乎均由德国制造。掌握行业标准意味着增强企业影响力。例如,德国大众在中国外资车企中市场份额最大,若在中国正式推进工业4.0,其合作伙伴也将参与其中。日本企业如不积极应对,可能被排除在外。
德国支持工业4.0计划,总理默克尔积极向新兴国家推销这一理念。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成功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出席,成为推广工业4.0的典型案例。日本也开始采取行动,最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包含产官学联合开发相关技术的内容。日本经产省对工业4.0高度重视,并在制造业白皮书中进行详细分析。有官员表示,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占有优势,但现在必须行动,否则可能被反超。
这场竞争可能导致全球企业势力格局发生大洗牌。过于依赖日本制造可能会导致技术陷入孤立环境,失去对外竞争力。德国企业已经开始与美国的网络技术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制造业网络技术。日本企业也应该参与国际标准化团体,探索新的商业机会。
工业4.0的实现关键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这些技术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一样发展迅速。这一变革将不仅影响生产现场,还将要求日本企业重新调整商业模式,否则可能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