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特CEO曹宇男 协作机器人的局限性已不在成本 5年内市场将迎来爆发

机器人培训 2025-02-07 10:13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随着工业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机器人行业正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的关键力量。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显示,协作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18623台,同比增长87.62%,市场规模更是扩大至20.39亿元,同比增长76.84%。这一增长并非偶然,自2016年以来,协作机器人的销量和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1.94%和41.46%,彰显出行业的巨大潜力。

在这一繁荣背后,协作机器人领域的融资规模也在持续飙升。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单笔融资金额更是突破3.87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就完成了多笔融资,其中艾利特公司宣布完成了数亿元的C1轮融资。

艾利特公司的CEO曹宇男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艾利特的年营收增长均超过了100%。他认为,协作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对一换人”,在重复性劳作中替代人力。这一理念使得协作机器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事实上,协作机器人产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艾利特公司最初的研究方向并非协作机器人,而是机器人控制系统。在2019年,公司看到了协作机器人的巨大潜力,并开始全面聚焦于此。与此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代际交替也为协作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有更高的部署灵活性和更低的运维成本。其快速落地、多任务协同和位置可移动等优势使得中小企业也能承担起运营成本。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更适合“柔性化生产”的需求。

受益于行业趋势的变化,艾利特公司不断与视觉、AMR底盘厂商等进行合作,逐步迭代出协作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在3C行业的CNC机台上下料、物料转运应用中,艾利特的协作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国内知名制造业企业中。公司在安全防护等级、易用性和生态技术等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

最近,艾利特推出了新的CS系列协作机器人,涵盖了从3kg到24kg的多种机型。这一产品在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大的提升,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硬件软件、工艺包、算力以及模组关节技术等。这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全球第二代协作机器人,也是国内最大负载的量产协作机器人,并获得了多项认证。

随着协作机器人产品的成熟,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转向生态衍生能力。曹宇男表示,现在最大的关注点不在于成本,而在于协作机器人能否根据应用场景实现更强的生态衍生能力。为此,CS系列设计了更多的IO通讯端口、更强的驱动电流,并采用了开放的基础设计,使得外部公司可以模块化开发和工作模组的接入。

协作机器人的很多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例如,在多机协同操作时,如何调度和优化行动路径、操作动作,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进行诊断和修正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筛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来看,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根据曹宇男的描述,协作机器人在多个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锂能、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等行业,协作机器人已成为最重要的增量市场。

根据GGII的数据,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在3C行业中的销量已经超过了5600台,同比增长高达80%。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该行业产线的柔性高、换型快以及能够实现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需求等特点,为协作机器人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随着复合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3C行业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作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人力需求大、重复性劳动占比高的场景。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已经成功应用于中控屏拧紧、汽车发动机缸盖检测、汽车座椅打磨、汽车门板条卡扣安装以及汽车电池盖板涂胶等工序。从2019年开始,艾利特每年实现了同比翻番的增长,预计2023年有望实现100%的增长。

曹宇男预测,未来的五年内,随着协作机器人产品的成熟度提升和能力增强,整个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行业的瓶颈主要源于客户满意度和协作机器人的能力。一旦产品突破这个临界值,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增长速度将远超过工业增长的逻辑,达到每年10%—20%的增长速度。

目前,艾利特已经与国内外50多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支持100种配件组合,覆盖大部分主流AGV、2D/3D视觉、夹爪、升降柱、力传感器等。公司还在北美、欧洲、日本设立了分公司,并在东南亚、韩国、印度、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