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谋划抢滩中国市场 医疗机器人领域能否守疆扩土

机器人培训 2025-02-07 10:09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外资医疗机器人巨头抢滩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加速研发布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机器人这一融合了多学科尖端技术的领域正日益受到关注。被誉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天工程”,医疗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国外医疗机器人企业正在积极抢滩中国市场,与此国内企业也已经开始了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布局。

医疗机器人,这一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的分支,种类繁多,涵盖临床医疗、医用教学、护理、康复等多个领域。其中,手术机器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据BCG波士顿咨询测算,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年营收已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的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

尽管市场广阔,但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仍然处于“婴儿期”。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中美欧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为了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正在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

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广东省网络医院”,研发中的医疗聊天机器人已经能够和模拟患者进行初步的对话,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人工智能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帮助诊断,还能提供治疗方案。IBM沃森肿瘤专家中国运营商的认知关怀首席运营官王泰峰表示,随着认知计算能力的提升,沃森将成为医生的有力帮手,给出人类大多数疾病的诊疗方案。

国内医疗机器人企业也在加快研发步伐。一些企业如哈尔滨博实、重庆金山、妙手机器人等公司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发阶段或临床试验阶段。博实股份作为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产业化基地,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这个“婴儿”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喂养和深度学习,包括医学教科书、循证医学数据资料、前沿医学论文数据以及教学医院的病例。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周其如表示,干净的数据对于机器人的学习至关重要,必须经过严格筛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医疗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新兴行业的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在省市校共建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汇聚了哈工大智能装备领域的尖端科技。该集团首席技术官白相林透露,中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拥有众多优势,包括人才、技术、相关学科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庞大的市场需求。相较于国际同行,国产医疗机器人在产品转化和市场开发方面仍显不足。

早在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便成功实施了三例由国产机器人完成的手术,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运用于临床。这一系统是由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孙立宁教授指出,虽然我国在药品和传统器械产业上与国外存在差距,但在医疗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中外处于同一起跑线。孙教授强调,应提早规划,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以实现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业内专家表示,康复机器人等细分市场为中国提供了赶超的机会。当前,国内外康复机器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外尚未有明显领先优势。白相林认为,医用机器人是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未来发展方向,其驱动因素包括高端技术需求、社会老龄化压力以及医护供需矛盾。

面对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和老龄群体,我国康复专业人才存在巨大缺口。在康复机器人领域,预计未来三年内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医疗机器人行业的门槛较高,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且在我国现有医疗注册认证的体系下,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风险较高。专家建议集中优势科研资源,细化现有机器人产业研究方向,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

瑞士技术科学院院士及国内机器人企业研发人员认为,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仍是制约机器人技术跃升的关键。单孔手术机器人是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方向,其市场潜力巨大。

医疗机器人的标准亟待建立。目前,工业机器人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医疗机器人行业标准仍是空白。专家建议由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牵头,形成一些通用标准,并重视医疗机器人应用安全和安全。

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周其如建议,发展医疗机器人应避免“一哄而上”,应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的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引导现有机器人企业分类别发展。业界建议仿效欧美、日本等国做法,对使用本土机器人厂家产品的单位、机构、个人给予“反补贴”,以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