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与智能制造或将重塑中美制造业合作格局

机器人培训 2025-01-22 10:53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中国高铁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助推中美合作新纪元

近日,中美共同宣布了一项宏大计划:合作建设并运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的秘书长魏东认为,中国现代工业体系下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两国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合作阶段,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更是成为这一阶段的亮点。

随着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核心部件如牵引和网络控制等被公认为是轨道交通车辆的“心脏”和“大脑”。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焦点,机器人技术更是核心中的关键。媒体的预测显示,在补贴的刺激下,相关企业在短短两年内从200家迅速增长到815家左右。一场席卷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机器换人”热潮正汹涌而至。为了迎接智能化时代,2025年,浙江制造业将全面实现智能化改造,推动“浙江制造”迈向全新的智能时代。仅嘉兴市,在2015年便有800家企业启动“机器换人”项目,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减少用工8万人。与此广东省广州市也制定了规划,计划让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市八成以上的制造业企业。

大朗镇,以毛织业闻名,从最初的数控织机使用量不足600台到如今约5万台,完成了首轮“机器换人”,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转型。机器人的应用只是智能转型的第一步。全球多国已经开始利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制造,如韩国、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显示,到2025年,这些国家的制造成本将降低18%~33%。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机器人产业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结合被视为新一代工业制造设计者的“中国梦”。

高金锐指出,当前铸造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成型端,智能化已经应用于搬运、组队、去毛刺、铁件清理、叶片打磨等环节,覆盖了整个铸造行业。潍柴集团,作为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的领军企业,面对转型关头,已经在智能制造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虽然其201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净利润下降,但其智能制造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已经在八大业务领域进行了流程梳理,并聚焦制造环节,推进智能化制造。这种转型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尤为迫切。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是参与国际先进制造业竞争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经济将逐渐转变为“劳动稀散经济”。

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通过机器人重振纺织工业,苹果公司也在亚利桑那州使用机器人进行产品组装。这种现象表明机器人的应用正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并可能引发中美贸易关系的重大调整。机器人经济的话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出,同时也促使世界各国重新构建新经济布局。

工业生产机器人的应用是衡量企业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为了进一步深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强大的市场需求进行量化规划,并吸引国内外企业加入。潍柴动力透露将选择一条从基础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型的道路。中外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也在加强,美国的信息技术企业如英特尔、微软、谷歌等已布局机器人领域,这将引领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需要紧跟潮流,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力度,迎接智能化时代的挑战。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机器人产业正逐步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融合,共同构建若干智能化服务平台。英特尔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其在中国通过一系列投资基金响应中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尽管如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技术水平和国际顶尖还存在一定差距。机器人的“大脑”——核心零部件,尤其是高精度伺服电机、高性能控制器和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中国的进步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专家特雷弗·内格尔指出,中国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者,他们在机器人制造方面的细微创新已经得到证明。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重庆已经明确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且积极投入推动其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重庆正在稳步发展机器人产业,同时积极与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和合作。尽管国产机器人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在高端市场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汽车行业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国内汽车厂商主要依赖国外机器人供应商,国产机器人在短期内难以进入这一市场。国产机器人品牌商仍需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