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备制造 瞄准“高精尖”重塑智造版图
传统灯具产业面临着外观设计耗材大、生产工艺繁复等问题,但随着新技术的引入,这些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特别是在灯具模具制造领域,通过引入3D打印技术,生产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至原先的一半。这一颠覆性的变革正在由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稳步推进。
与其他产学研机构不同的是,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整个3D打印产业链的整合研发及应用团队。不仅包括前端科学研究,还包括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运用的企业。这样的模式确保了技术的迅速落地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在中山,“高、精、尖”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快速崛起。以明阳风电集团为例,它已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产值超百亿的“工作母机”企业。小榄镇立体光电研发的无封装芯片(CSP)贴片设备,将LED光源成本降低了30%,预示着整个光源产业的革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正面临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六大产业方向如何导航中山,描绘全新的智能制造版图?中山的定位已经明确:与其盲目扩张,不如转变技术内涵。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位于中山南区的奥美森智能装备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蛇形机器人设计方案,成功扩展了工业机器人业务。类似的例子还有联合光电公司和新诺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凭借自主研发,在各自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中山的装备制造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尽管拥有众多的工业母机类企业,但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企业的机械手臂等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外面引进的,技术含量不高。中山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上加大力度,培育更多的“三有”工业母机企业,即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针对这一挑战,中山提出了聚焦六大方向的发展策略,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应用及物联网装备、新能源装备、光电装备、健康医疗器械和高端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扶持有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优先发展工作母机类企业,这显示出中山对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奥美森智能装备董事长的坦言反映了这一现实: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更新迅速,需要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来适应市场需求。这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中山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的挑战。未来,中山需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更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真正实现从“堆头”到技术内涵的转变。在珠江西岸的“三有”母机类企业中,珠江西岸的150家“工业母机”类企业中,中山的“三有”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做大做强意愿。其中,95家企业正在积极实施或计划近期的投资扩张计划,其中30家位于中山。与佛山相比,中山在“工作母机”制造业的骨干企业数量上仍有相当差距。佛山有126家骨干企业,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达到67家。
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山与邻市珠海相比也显得力度不足。珠海在今年4月的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8个倍增”的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并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投入300亿元用于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革。而中山虽然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改造领域,但市财政的投入仅为2015至2017年的10.5亿元。
面对新的挑战,企业期望能加大研发投入的扶持力度,以降低高端大型装备的投入成本。推广使用国产高端设备,并为使用这些设备的企业提供补贴,这对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景松对此表示了强烈支持。
在发展规划上,中山市正着手建设高新技术集聚区以强化协同生产。面对核心技术掌握率不高、创新驱动力待强化等问题,中山市启动了装备制造产业载体建设计划,其中翠亨新区和其他几个镇区都被纳入了“智造”版图。翠亨新区被定位为产业中心、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并正在推进中瑞(中欧)合作产业园等高端平台的建设。该新区已经积极与瑞士等地开展专项招商,多个项目正在或即将签约入驻。
中山市还规划建设了中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并依托板芙镇等四个镇区的工业园区进行发展。全市力量正在统筹推进这些园区的开发建设。在火炬区,有一个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与产学研机构合作,尝试对3D打印进行全链条整合,这是国内目前尚未有先例的尝试。巨大的市场潜力促使他们整合材料、设备和技术等细分领域,进行3D打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中山市在装备制造领域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山市正通过建设高新技术集聚区、强化协同生产等方式,努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全市上下也在积极探索3D打印等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自2014年起,中山见证了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迅速崛起。汉唐量子公司看到这一趋势,决定加速在工业层面的3D打印设备研发布局。与此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研发团队。于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快速制造分中心与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携手,在中山设立了华南地区的首个研发基地。
这一融合将本土技术需求和市场前景紧密结合,催生了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的诞生。该研究院立足于本土,深入挖掘3D打印技术的切入点,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前沿技术,包括快速原型技术、快速模具技术和超高速切削技术。汉唐量子光电则负责将原有的金属3D打印业务向产业链前后延伸。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则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撑,搭建了一个桥梁,使得这两方面技术得以融合。
广州科泓金属制品公司的董事长傅山泓便是听闻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在3D领域的整合项目后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家之一。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使用传统的制造模式制造汽车轴承部件需要经过上百个工序,而使用3D打印技术则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完成。他对在模具制造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充满兴趣,并认为汉唐快速制造研究院针对古镇灯具产业现状在灯模上的科研成果将有望改变现有生产工艺的弊端。他相信使用汉唐的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至现有的一半左右。
在观察人士眼中,中山正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一场重要的变革。在追求“高精尖”的定位中,有三个重要的维度不可忽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总部经济意识和政策扶持体系。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是对科研资源和重点企业需求的整合;总部经济则是对企业规模和研发能力的整合;而政策扶持体系是对宏观层面政策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描绘中山的“智造”版图时,这三个维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撑。
对于中山这样的城市来说,资源禀赋并不丰富,因此专注于“高精尖”的定位尤为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整合企业规模和研发力量;而政策的完善和优化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未来,中山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以实现装备制造产业的突破和发展。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