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飞大飞机厂房-机器人智能制造 200人顶七八百人
在农历乙未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日,中航工业的领导团队在凛冽的寒风中,造访了西安阎良的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这片土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旧都,见证了商鞅徙木立信的壮举,也是新中国大中型飞机研制的重要基地。如今,这里已经蜕变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航空城”。
随着改革的春风,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正经历一场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之旅。在这个产品换代过渡期、深化改革阵痛期和管理提升攻坚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时刻,公司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蝶蛹,准备破茧而出。
走进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的机加厂房,你会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这座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厂房,已经焕然一新。曾经昏暗拥挤的环境,如今变得宽敞明亮;老化的设备,已被现代化的机器所替代。这里,已经变成一座现代化的航空工业殿堂。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公司管理层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创新。三年前,林左鸣看到机加现场杂乱无章、切屑遍地的景象,深感痛心。他决定采取行动,引进AOS管理试点。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在所有生产单位推广SQCDP管理应用,并将生产现场管理改进作为重点突破口。这一变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机加总厂的变化更是令人瞩目。在短短四个月内,他们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彻底改变了现场环境。原先遍地流淌的冷却液、随意堆放的原材料、工装和工具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色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工具箱和零件架。工人们每天收工后都会自觉清理现场,工装工具全部按形迹“归位”。这样的工作环境让老职工杨林全感叹不已:“在厂里干了几十年了,从没想过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工作。”
看到这些变化,林左鸣不禁感慨:“老厂房能做到这样真不容易。”他认为这是现场管理做到极致的体现。他强调:“我们要向工业4.0走,现场管理这一步必须走扎实,否则绝不可能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他对公司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你们坚持下去,做出示范,在全集团进行推广。”
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创新转型。走进精益加工中心,你会被那里的现代化、智能化气息所吸引。统一的规划、先进的设备和精益的布局都展示了公司积极向工业4.0迈进的决心和实力。在这里,干部职工们以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不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创造者。尽管还未正式投产,但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氛围已经让人兴奋难抑。林左鸣在参观现场时,对SQCDP可视板连声称赞,并勉励身边的干部们要站在国际竞争的角度思考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布局。他对公司成为行业内首家将SQCDP管理用于推进技改项目建设的企业表示赞赏。
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正以其前瞻性的战略思路引领未来发展。公司提出并实施“产业统筹、产品引领、产能支撑”的策略,强调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以优化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为保障,推动公司运营管理转型。特别是在新型号研制和新生产线建设中,公司按照现代工厂的设计理念,强调研制总方案、工艺总方案和装配生产线规划方案的协调与统筹规划。
在2015年,公司基于型号研制和管理信息化需求,制定了新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如今,公司正在朝着构建覆盖全科研生产区、全业务领域的可靠高效的信息化网络环境迈进,同时也在努力建设涵盖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职能管理与支持保障的信息化管控平台。
在这个战略框架下,一批现代化工厂如智能化精益加工中心、智能化部装生产线和智能化总装生产线等相继投入建设。这些厂房从管理、技术、装备、信息化等方面全面追求一流标准。总经理何胜强对厂房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极为关注,大到生产线设计布局,小到设备设施色调搭配,都经过认真研究、协调决策后才付诸实施。
这些现代化厂房的建设不仅考虑了如何引入智能化技术,如何联通每一台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冷冰冰的厂房和设备具备“感觉、生命、灵魂”。智能精益加工中心的大厂房里,所有的设备设施都采用了统一的智能化管控接口标准,并配套建设了与业务系统相联通的智能立体库,整个生产线将实现全流程管控智能化。
林左鸣赞赏公司的理念与实践,他借用马云的话强调,智能化建设不仅要关注科技创新,也要关注成本和效益。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在智能化发展建设中遵循全面信息化、适度智能化的原则,注重成本效益的同时追求科技创新。
即将投入运行的智能化总装生产线展现了公司的先进理念与追求。工人在现场终端刷胸卡即可与系统交互,相关的零件、工具等均可自动存取。一位老工人感慨地说,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外国的航空企业生产现场,现在自己企业也能追赶上了!
公司的文化氛围也让人印象深刻。新部装厂房内不仅设施先进,而且党建管理也融入业务流程中。林左鸣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并强调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岗位上。在了解到部装总厂干部职工借助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的做法时,他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沟通思想、传递信息、聚合力量。
“培训是制造的第一道工序”这一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生产现场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地方,而人的素质决定着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公司重视员工培训,正如林左鸣所说:“你们抓思想管理、抓文化建设,抓到点子上了。”这种重视员工素质提升的做法对于管理变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寒冷的冬季,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的员工们依旧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智能制造的探索与实践。这家公司深入操作指令培训,推广培训考核及质量印章认证体系,旨在提高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全年,他们共编制了9200多份考核验证单,完成了23330项模拟考核验证和2845项实操考核验证。这些努力构建了一套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培训考核体系,为精益改进、生产计划管理、员工培训验证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厂房内,巨大的机器人舞动着长臂,在机翼壁板上稳稳地制孔。自动钻铆机则高速旋转,忙碌于前机身壁板的工作。原本需要七八百人的厂房,现在只需200名操作人员,这就是智能制造的力量。新部装厂房已经实现自动化装配,借助信息化手段,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正在朝着“智能工厂”的辉煌目标迈进。
走进占地约450平方米的民机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一个巨大的超级大屏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该中心建立了视频会议区、专家会诊区、信息监控区等区域,实现了向全球用户提供7×24小时主动式服务的能力。通过专线电话和视频会议机制,该中心能随时了解航空公司的需求和排故过程,后台专家进行故障分析,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排故方案。这一平台已与国内外30多个客户实现联通,实现了国内运营飞机的实时监控。利用这一中心,公司正在打造全新的客户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开发更多增值业务。
林左鸣对于这一切表示赞赏,他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对精益管理、智能制造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虽然所见所闻是零星的、片断的,但展现出的信息十分令人振奋。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的智能制造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这个新的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航工业管理层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的机遇,积极谋划转型。在中国航空城阎良,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航空制造企业目标不断前行。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