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重要一极湖北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超过200家

机器人培训 2024-12-18 14:27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进博会、5G大会上的明星产品——机器人,正成为新时代的智能先锋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引领未来的智能先锋。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众多大型展会中,机器人总是能吸引众多目光,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

湖北,作为科教、科研大省,拥有雄厚的机器人研发实力。在湖北,机器人产业现状如何?呈现出哪些趋势和特点?又存在哪些短板?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推出了“湖北机器人产业观察”系列报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如今,在餐厅、医院、工厂等场景,我们都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它们为我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已成为人们口中的“智能帮手”。无论是送餐、检查还是搬运,机器人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中国电子学会的报告预测,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今年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至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据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分别占据302.6亿元和90.7亿元。

在湖北,武汉、孝感、襄阳等地建立了多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内,拥有超过200家的机器人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单位。其中,华中数控、奋进智能、武汉汉迪、中日龙(襄阳)、三江航天等骨干企业,正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北,这个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地区,必将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让我们共同期待,机器人的未来在湖北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智商”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在最近的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一款名为“铁蛋”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成为了全场焦点。它不仅轻松解析用户指令,还能展示各种高难度动作,如站立、趴下、作揖、握手、翻滚卖萌以及扭动起舞等。这款机器人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动作模拟方面的惊人能力。

现场的小米公司人员介绍,“铁蛋”是一款具备高度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的居家陪伴型机器人。通过实时向AI大脑传输图像、光线、距离、速度、声音等环境信息,“铁蛋”能够模拟更真实的生物反应,为家庭带来温暖和乐趣。

在医疗服务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疫情期间,湖北移动的5G智能医护机器人在武汉协和医院和同济天佑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负责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不仅减少了病区交叉感染,还提升了隔离管控水平。

一些传统行业也开始广泛应用机器人,以替代重复性高、环境恶劣或危险性高的工作。在劲牌公司枫林酒厂的酿酒车间,上甑机器人已经替代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完成酒醅的铺撒和蒸馏工作。

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更是如火如荼。在华域汽车车身零件(武汉)有限公司,近400台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忙碌着,焊接自动化率达到了惊人的98%以上。而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冷轧厂内,自动贴标机器人正在为出厂钢卷贴标,它们不仅贴标准确率达100%,还能替代多名工人的工作,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它们的高效率和准确性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居家陪伴到工业生产,从医疗服务到传统行业,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它们的“智商”也越来越高。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共融机器人将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预测,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柔性化、灵巧化、网络化,为人机协作创造无限可能。这一发展趋势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柔性化程度,使企业更能灵活应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研制能跑会跳的柔性机器人》一文深入探讨了这一趋势,并指出形态各异、技术专业的机器人正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交互、智慧医疗等尖端技术。在湖北,这一领域的创新尤为活跃,众多企业的身影出现在机器人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制造、集成和服务等。

据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统计,湖北省现有超过200家的机器人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单位。这些企业包括华中数控、奋进智能、武汉汉迪、中日龙(襄阳)、三江航天等骨干企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徐击水表示,湖北机器人产业结构完整,产业链配套齐全,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再到后期的服务和培训,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链。

从产业分布来看,湖北省在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企业。例如,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华中数控、科峰传动、华大电机等知名企业为国内外的机器人制造提供高质量的核心部件。在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埃斯顿、申安智能等企业能够研发生产各类机器人产品。而在系统集成方面,奋进智能、三丰智能、库柏特等企业则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优势,为机器人搬运、焊接、喷涂等多种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区域布局来看,湖北省已形成了以武汉为研发核心,襄阳、黄石、孝感等地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武汉地区集中了研发实力最强的科研院所,而襄阳地区则是机器人主机生产的主要基地。孝感、黄石等地则涌现出许多专注于机器人应用定制开发的民营企业。这一产业布局为湖北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湖北省正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前瞻性地推进一系列前沿产业的快速发展。量子信息、下一代网络、精准医疗以及脑科学与脑研究等领域,将成为湖北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是省经信厅的最新介绍。

在“十四五”期间,湖北还将探索液态金属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意图研制出自驱动、可变形、能跑会跳的柔性机器人,展示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

行业巨头也纷纷来汉设立产业基地,武汉已然成为机器人赛道上的重要一极。今年4月,联影集团宣布在武汉投资50亿元,助力重大疑难疾病诊治,并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这一重大项目的落地,彰显了武汉作为医疗科技重镇的地位。

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最早投入运营的项目。此项目不仅解决了算力供给问题,还通过资源聚集效应推动了AI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江汉区设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总部,计划用3年时间构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产业链和服务生态。

联影集团负责人表示,武汉总部基地的建成和运营对他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医疗环节的智能化、高级化、现代化生态产业链。

根据湖北省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湖北省将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预计到2030年,湖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展现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丁汉指出,湖北以其强大的科教及科研实力为依托,正在全力打造机器人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地位。借助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支撑,以及一系列相关技术成果的涌现,湖北有望成为机器人高新企业的孵化地。这不仅将催生出一批领先的机器人企业,更将促进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繁荣。这里,科技的活力与创新的力量交汇融合,为湖北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