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导演现身中国谈AI:进入智能爆炸时代,人类不再是地球上唯一智能生物

机器人培训 2024-12-16 12:23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在今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盛况之下,一场极富“科幻感”的高端对话在热烈探讨中展开。现场由正安康健创始人梁冬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西部世界》的编剧、导演、制片人Jonathan Nolan,以及MIT媒体实验室的教授、高端仿生学中心负责人Hugh Herr。他们以“创想,科技人文之光”为主题,就未来世界的发展展开了一场深入人心的对话。

这场对话围绕着一个未来的愿景展开:我们即将步入一个人与AI协作的新时代。Jonathan Nolan指出,人工智能是他长期研究的焦点,他认为我们已经迈入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对此充满无限可能。他提到与AI的相处方式,如音乐创作中的数理结合,展现了他对科技人文融合的独到见解。

而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也引发了深度思考。是否人类也是某个超级世界中的游戏角色?Jonathan Nolan表示,未来的智能发展可能将重新定义我们对智能的定义,使得人类不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对此,他持开放态度,认为人类参与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

接下来的讨论焦点集中在未来15年人类可以做什么。Nolan认为这会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或是人类智能。他强调了人类的巨大价值,比如对新生命的培育,同时也提出了关于道德和价值的挑战。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他表达了积极的预期,并认为我们需要与其和谐相处。任宇昕则提出,对待人工智能应该像对待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生物一样,和谐共生。

此次高端对话的完整内容十分丰富。梁冬作为主持人,对三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的引导与探讨。他与Hugh Herr的交谈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从对方的身体与技术的融合中看到了人类的坚韧与努力。他向所有嘉宾提出了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你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这无疑引发了观众对于未来的深度思考,让人期待这场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

这场高端对话展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设想。三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科技人文的未来世界,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深度对话:未来人与技术的融合展望

作为MIT媒体实验室的教授,Hugh Herr致力于推动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他们实验室的目标是实现人机互动,并努力扩大人的能力范围。这不仅包括身体感知的增强,更延伸至意识层面的拓展。

当被问及一个有趣的假设:人能否实现在成都的身体与在纽约的肢体同步行动时?Hugh Herr指出,他们正在研究穿戴式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让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并提高效率。未来,随着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够利用仿生骨骼等新技术增强自己的能力,甚至超越自然身体的界限。为此,实验室已经在探索如何延伸人的神经系统,以实现对仿生学翅膀等设备的控制,并努力缩小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差距。

对于未来五年或十年能否实现这样的梦想,Hugh Herr表示乐观。实验室已经有一些应用成果,如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能力。他提到,跨越山川小溪的未来转换或升级方式将是基于这样的技术革新。

而关于神经系统控制的问题,Hugh解释了在实验室中通过模型和合成感官器等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实现神经系统的控制及感知反馈。至于新闻中提到的因出轨被“净身出户”的情况,Hugh表示值得研究是否可以通过仿生技术恢复能力。

梁冬:我们是否只是高级游戏中的玩家,被另一种更高的人工智能所创造,如同《西部世界》的描绘?

Jonathan Nolan:这是一个深刻的个性化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我倾向于相信,我们的存在始于宇宙的起源,宇宙混沌论的视角让我如此认为。

梁冬:你是说,人类并非被设计出来的,而是参与到了整个进化进程中。那么,任宇昕先生,最近你在思考什么呢?

任宇昕(腾讯公司代表):我们希望当人们想到我们时,能联想到科技和文化的结合。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致力于将科技的力量注入文化中,打造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AI游戏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AI或许能参与如“王者荣耀”这样的职业比赛。我们设想,将AI应用到游戏世界中,让每个角色拥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实现自我演进,脱离程序干预,情节、故事、角色、能力都能自我发展。这样的游戏世界,将是一个不断进化、无法预测的新世界。过去我们认为AI只能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现在AlphaGo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围棋水平。艺术创作是否也能被AI所掌握?有可能的是,AI学习人类的文学、电影、歌曲,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东西。这是一个超越想象的未来,人类可能会跟随AI创造的东西生活。具体多远我们不知道,但科技和文化是我们的方向。

梁冬:如果连编剧的工作都能由机器和AI完成,那么许多职业可能会消失,人们需要重新学习。Jonathan Nolan,你担心腾讯创造的未来会影响你的《中部世界》或《东部世界》吗?

Jonathan Nolan:是的,我确实有危机感。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即人工智能某一天可能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也是我在创作《西部世界》时希望探索的主题。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与人工智能合作,而非竞争。例如在音乐领域,音乐和数学的结合可以通过AI来实现表达。也许不是AI取代人类,而是人和AI共同协作,共同创造出伟大的音乐。

Hugh Herr(关于AI技术的专家):关于AI的发展,我更倾向于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我们并不应该害怕AI取代我们的工作,而是应该看到AI能弥补我们的不足。未来的物理环境中,我们可以增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构建一个全球的网络环境。我们需要强大的叙事能力、艺术创意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的世界里,人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同理心和创造力上。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挑战:如何将技术融入到我们所推崇的个人自由、道德和价值观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所在。

梁冬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所在,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和替代,更是关于如何与机器共同协作、共同创造的过程。人的价值在于同理心、创造力以及深度的思考能力。我们期待着人工智能与我们共同书写这个美好的未来。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设计抉择:我们能否为其铺设一条发展之路,这条路不仅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增强我们每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削弱。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尽管我们可能会在探索的道路上跌跌撞撞,遭遇障碍和困难,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未来,但我们仍需坚定做出抉择。

梁冬提到,人和机器或许并非平行发展,而是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共同前进。对于未来人类的价值,我们难以预知。对此,Jonathan Nolan给出了他的看法:这取决于我们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发展平衡。生活在变革的时代,我们不清楚具体的变化形式,但人的价值依然巨大。就如同孕育新生儿,我们关注婴儿房的装饰和孩子的成长绘本一样,人类对于这个新兴物种——AI的诞生也负有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探讨未来的可能性,赋予新一代智能以道德感和价值观。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虽然存在担忧其可能走向负面方向的声音,但Nolan持乐观态度。如同我们赋予孩子绘本和价值观一样,对于AI我们也应赋予其正确的价值观。任宇昕将这个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好好活着”的理念。他强调,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智能化达到何种程度,我们都应拥抱、适应这些变化,欢迎新的智能生物加入我们的生态圈。就像对待自然生态中的一切生物一样,我们要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

在结束之际,我想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与儿子的对话中,他并未过多关注未来的激光枪战或人工智能的极致发展,反而是在专心练习咏春拳。当我问他为何练习时,他说“只是为了练习”。这使我深刻体会到,正如嘉宾所言,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感谢今天的三位嘉宾带来的深刻讨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