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星还是进厂拧螺丝?特斯拉要量产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改变生活
一年前,特斯拉在AI日上神秘亮相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一年后的今天,随着原型机的亮相,这个名为擎天柱的机器人形象愈发具体。人们对特斯拉的这一大动作充满好奇:特斯拉为何要涉足机器人领域?其技术实力究竟如何?
全球科技圈和汽车圈的目光,在10月1日这一天,无一不聚焦于擎天柱。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被誉为“硅谷钢铁侠”,人们对他的机器人项目寄予厚望,甚至期待其能如电影中钢铁侠的AI管家贾维斯一样令人惊艳。
当擎天柱原型机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不少人的期望似乎落空。与人们熟知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和本田人形机器人阿西莫相比,擎天柱的行动显得迟缓且步履蹒跚。一些网友甚至戏称其为“阿特拉斯的爷爷”。尽管如此,擎天柱的亮相仍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人们对于特斯拉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期待。特斯拉擎天柱、本田阿西莫与波士顿动力阿特拉斯:官网的璀璨明珠
当我们走进特斯拉、本田以及波士顿动力的官网,都会被那些引人瞩目的机器人所吸引。其中,擎天柱、阿西莫和阿特拉斯,它们各自代表了三家公司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BBC在最近的报道中提到,对于特斯拉转向机器人技术的决策,不少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表达了疑虑。在他们看来,特斯拉应该将重心放在更贴近其核心业务——电动汽车相关的项目上。
投资者和分析师们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特斯拉,以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品而名声大噪,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涉足相对较新。尽管如此,特斯拉擎天柱的亮相无疑为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期待。
本田阿西莫,作为一款服务机器人,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样,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以其强大的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业界的关注。
任何企业的战略决策都需要考虑自身的核心业务和长远发展。对于特斯拉来说,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其核心领域。虽然机器人技术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和分析师们的担忧也反映了市场对特斯拉如何平衡现有业务和新兴领域的关注。
无论如何,特斯拉、本田和波士顿动力这三家公司在机器人技术领域都在不断前行。未来,它们将如何调整战略、如何应对市场的挑战和疑虑,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马斯克视角下的擎天柱未来:从实验室走向量产之路
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对于擎天柱的未来有着宏大的蓝图。他表示,生产数百万台擎天柱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验室的展示,更是为了为人类文明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擎天柱真的要走进工厂,开始拧螺丝吗?作为商业巨头的马斯克,当然不会止步于此。他对擎天柱的规模化量产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并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限:三到五年内。更令人惊讶的是,马斯克预测未来的量产机器人价格将降至2万美元以下。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机器人学教授Henri Ben Amor对马斯克的这一预测表示认同。他认为,马斯克的目标价格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提议”,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仍然高企,达到10万美元。但教授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这种雄心壮志与他们所提出的内容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他进一步强调,在机器人的灵巧性、速度以及稳定行走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关于擎天柱的用途,业界似乎存在着诸多热议。马斯克在AI日多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迅速研发出有用的人形机器人。”他承认当前已有机器人能够完成多项任务,但擎天柱的目标是进行大规模生产,数量高达数百万台。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深远影响。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械工程教授Aaron Johnson对机器人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需求存在争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进展之迅速。目前尚不明确这些数以百万计的机器人将在哪些场景中使用。擎天柱的用途广泛,业内对其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我们期待更多关于其应用场景的明确信息。”
马斯克的理念似乎着眼于未来,他坚信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Johnson教授则持保留意见,他强调我们需要更多关于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的信息。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期待这一领域的专家能提供更多关于擎天柱及其未来应用的见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无论是工业生产、家庭生活还是医疗服务,机器人都在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擎天柱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宏大愿景。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网友对特斯拉新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使用场景充满无限遐想,从火星殖民到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生产线,各种猜测层出不穷。而特斯拉方面已明确表示,擎天柱的首次亮相将在自家的工厂中进行使用测试。
《华尔街日报》报道,马斯克在介绍特斯拉机器人时强调,这款机器人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背后隐藏的,是特斯拉自身所面临的自动化挑战。早前特斯拉试图通过高度自动化扩大生产规模,但遭遇挫折,导致公司不得不大量依赖工厂工人。马斯克甚至在推特上感慨道,“人类被低估了”。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学教授Chris Atkeson对擎天柱的核心目的提出疑问。他表示,如果特斯拉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制造能力,那么四足机器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们更能保持平衡。而关于特斯拉与波士顿动力在机器人领域的比较,无疑是引人深思的问题。波士顿动力以其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著称,特斯拉要想与之比肩,显然需要跨越更多的技术难关。
无论如何,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推出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市场的反应、技术的挑战、未来的走向,这一切都令人期待。特斯拉能否凭借其机器人技术再次引领行业变革,还需拭目以待。在AI日的盛大展示上,特斯拉揭开了其人形机器人原型的神秘面纱。尽管马斯克及其团队坦诚地承认这款机器人还处于远未成熟的阶段,但他们依然大胆地将尚未完工的下一代擎天柱原型公之于众,供人们观摩甚至戏谑。
这个尚在研发阶段的产品,其性能表现依然让外界捉摸不透。不少业界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对其研发进展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国科技媒体CNET也对此发表看法:“这款机器人虽看似不像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那样充满华丽的特技,但它却是特斯拉在短短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全力赶制出来的成果。”
与诸如波士顿动力这样的长期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研发的竞争对手相比,特斯拉的进展似乎更加令人瞩目。尽管目前市场上更多的是功能单一的机器人,如轮式送货机器人或亚马逊的Astro家用平板电脑,但特斯拉的机器人原型无疑展现了更高的技术挑战和更大的潜力。
也有分析人士对特斯拉制造机器人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福布斯杂志》在报道中引述了一些机器人专家的观点:“如果特斯拉或其他公司能以较低的成本研发出实用、强大、高效的机器人,那么这将给现代经济和社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包括各种职业岗位可能被高级人形机器人所取代。”但这些专家也对特斯拉的机器人开发能力提出了质疑,他们想知道特斯拉是否真的有实力交付这种高科技产品。
无论如何,特斯拉的这次展示无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掀起了新的波澜。马斯克及其团队能否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我们拭目以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Diana Rus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人类目前拥有的多数机器人并不具备人形,原因在于“涵盖越多,做得好的就越少”。她进一步指出,“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效率与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种类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在她看来,机器人应该是模块化的,以便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装。
持有类似观点的并不只是Rus一人。尽管人形机器人已经存在多年,但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特别是在本田公司宣布其“阿西莫”人形机器人退役后,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可行性的质疑。一些分析人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看待人形机器人问题应从特斯拉人工智能生态的角度出发。汽车、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DOJO超级计算机共同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DOJO和自动驾驶系统充当“大脑”,而汽车和机器人在物理空间中拓展认知,二者相互训练、相互促进,最终的成果可能会超越一个简单的人形机器人,对人类文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种观点或许为我们理解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