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傲机器人以人机协作助力中国智能制造落
丹麦的优傲机器人公司作为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先锋,一直以来都在中国积极推广其独特的“人机协作”理念与生产模式。这一理念的推动,旨在帮助中国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利用现有的资源,打造灵活、安全、并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生产线。这一创新策略正是为了响应终端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的宏伟目标。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借助智能科技的力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取更高、更快的投资回报。在这一背景下,灵活、安全、小巧的协作机器人正成为企业的新宠。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企业的上述需求,更解决了常规机器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灵活度有限等问题。这使得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地实现智能自动化,推动了智能制造的普及和落地。
优傲机器人公司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其首款协作机器人——UR5,这款机器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认知,并重新定义了“协作机器人”的真正内涵。优傲的协作机器人以其高度的安全性、无需安全围栏的特点,以及简单的编程和极高的灵活性而著称。
优傲机器人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铁隆正先生表示,UR机器人凭借其“简单”、“灵活”和“安全”三大特点,在市场中独树一帜。这些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大众汽车、强生等多家知名企业的青睐。UR机器人的加入,帮助这些企业打造了更加合理灵活的生产流程,为员工提供了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其价值和卓越性能已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时间的验证。
UR机器人的“简单”得益于其创新的PolyScope机器人系统软件。即使是没有技术背景或编程经验的普通员工也能轻松地进行现场编程、调试并成功运行。UR机器人的安装仅需2-3小时,这使得它们能够随时被部署到不同的生产线上,执行新的操作,为生产线的灵活转产提供了无限可能。
UR机器人的轻巧设计使得它们可以轻松地配置在桌面、设备上,甚至悬挂在天花板上,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实现灵活多变的生产需求。而UR机器人的受力传感和力度控制功能则保证了员工的安全。经过风险评估后,这些机器人可以在无需安全围栏的情况下与人并肩工作。UR机器人的默认受力传感上限设为150牛顿的力,确保人与机器人的安全交互。
以大众汽车为例,该企业在2013年就将UR机器人整合到了其萨尔茨吉特引擎生产工厂的大规模生产线中。轻巧的UR5机器人被部署在汽缸盖装配线上,负责处理精细的电热塞工序。大众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无需安全围栏的协作机器人,将机器人视为生产制造的助理,与他们的员工并肩工作,共同优化工作流程。这一实践案例展示了UR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工作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