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堪垂泪!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始有了感
在1982年的伦敦,32岁的查理邂逅了楼上的邻居米兰达。深陷情网的查理,因不知如何表达情感,购买了一款当时的人形机器人“亚当”,作为两人之间的象征性桥梁。查理与米兰达共同将“亚当”带回家,精心为其进行个性化设置。随着时间的流逝,“亚当”逐渐觉醒自我意识,形成了一段难以言喻的三角关系,让事情逐渐失控。
这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来源于英国国宝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该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近日,科幻作家陈楸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张峥、作家小白以及翻译家黄昱宁齐聚一堂,围绕新书分享会主题“万物皆堪垂泪——人工智能的焦虑”,共同书中的深层含义。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的佼佼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凭借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的仪式》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阿姆斯特丹》荣获英国布克奖,《赎罪》更是被翻拍成电影,获得金球奖最佳影片。而在此次分享的新作中,麦克尤恩以一句“万物皆堪垂泪”来隐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具备情感,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
在分享会上,张峥对书中的“出厂设置”段落表示了极大的喜爱。他认为机器人的设置与人类的进化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张峥看来,麦克尤恩是一个深爱人类的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微妙联系。“亚当”在书中更像是麦克尤恩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他对人类内心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入洞察。
张峥还预测了未来人与机器将互为终端,融入一个未知的时空。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了背后是AI信息的轰炸和操作的影响。对此,陈楸帆也有同感,他甚至尝试过让AI协助自己写科幻小说,发现AI的文笔与自己颇为相似。陈楸帆认为,AI可以成为作家的镜像,提供一个既像自己又不是自己的写作工具。
小白则指出,《我这样的机器》的时代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这正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在麦克尤恩心目中最初萌芽的时期。小白认为,这部小说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反思,更是对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机器人的故事,麦克尤恩影射出了他对这段时期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将这部小说理解为某种程度的作家自传体也不为过。这部小说既是作家对自己往昔记忆的追溯,也是他对未来科技与人类关系的与警示。
日本美女机器人
- 万物皆堪垂泪!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始有了感
- 机器人需要中国芯
- 北京:努力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
- 熊猫电子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制造技术
- 乐高积木机器人直播教程
- 起亚2023年将在中国推出EV6和EV5两款纯电动汽车
- 莱茵金属公司的新型武装侦察机器人能为部队提
- 亚马逊宣布:用户已能禁止Alexa录音被人工审听
- 未来教育方向一定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
- 特斯拉公布 2023 年第三季度财报 净利润同比大降
- 智慧钢厂里,看员工怎样玩机器人!
- 洪水退去后 无人机洒药全面消杀
- 机器人动漫世界:2006年的精彩瞬间
- 机器人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 机器人可以让孩子学
- 全球首例 牛津大学使用机器人进行眼内手术
- 人工智能新技能 判断司机状态是否适应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