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图书馆机器人是AI吗?
最近,在某音平台上大热的一段短视频让我大开眼界:两个机器人在激烈地“吵架”。这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深入了这两个机器人的背后技术。
作为一个曾经的IT人,我对这种AI技术视频充满了好奇。现在的AI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观看了许多相关视频。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其实这只是一种后台控制语音的工具机器人而已。
以江西省图书馆的机器人为例,它们的对话过程完全模仿了人类对话的逻辑性,甚至在对答中加入了情绪回复,比如回复结尾的“呀”“啦”,这让人误以为它们有了自我意识。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暴露了有人在远程进行语音对话。最让人尴尬的是,偶尔还能听到后台对话的人带着一丝方言口音。
网络上类似的视频层出不穷,例如银行里的相同机器人。我仔细观察后,同样得出了后台人工语言交互对话的结论。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类似的语音助手和软件,如苹果的Siri和小度,它们都是为了实现语音帮助和控制智能软硬件。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发送控制语音并上传至服务器,然后与预先设置的语音路径对比,做出回答。如果服务器没有答案,就会转回到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这种语音交互已经相当智能,它能够抓取常见问题并将答案保存到云端服务器。它们主要的功能是回答问题,而非闲聊。
对于江西省图书馆机器人的“吵架”功能,我感到十分尴尬。我搜索了这款机器人的资料,发现它其实是一款科沃斯商用机器人。翻遍该公司的网页,我也没有找到关于人机语言交互的详细介绍,只是简单提及了这个功能。这款机器人其实只是一台搭载了安卓系统的电脑,配备了众多传感器来感知周围障碍。
我想说,人工智能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现在的技术只是在服务器上堆积答案,然后让人类自己识别自己的答案。想要实现像江西图书馆那样的自由语言对话,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而现在市面上的这种机器人,基本都是人工后台实现的语言对话。如果江西的网友们有兴趣,可以尝试通过重复询问情感问题来测试它的对话方式。如果得到的答案重复或者机器人开始逃避问题,那就很可能是有人在后台操控。因为就目前而言,机器还只是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