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高速并联机器人打破国际垄断
天津大学打破国际垄断,高速并联技术荣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典礼上,天津大学的高速关键技术及工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象征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下的一次重要迈进。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壁垒,天津大学的黄田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并联关键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在理论技术和相关产品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自主核心技术支撑。
高速并联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高速抓放操作方面,其优势在于拥有串联构型机器人无法比拟的高速运动能力。在轻小物料的高速搬运、包装、分选等方面,高速并联机器人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是食品、药品、电池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理想选择。
黄田教授团队自2001年起便投身于高速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刻苦攻关,团队成功攻克了机构创新、设计控制、装备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发明了多种高速并联机器人新机构,并在几何精度保障、高速平稳控制等五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天津大学将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核心装备,如输液软袋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锂离子动力电池全自动分选成套装备等。这些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解决了制约相关行业的产能、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成果还成功出口到英国和俄罗斯,两次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在国家科技馆被评为优秀展品。这不仅证明了天津大学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实力,也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自主核心技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
这一荣誉的获得,无疑为天津大学乃至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未来,我们期待天津大学以及全国的科研团队能够继续攻坚克难,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