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泛滥,如何用金睛火眼选择安全的

美女机器人 2025-04-04 04:47www.robotxin.com机器人女友

如今,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应用场景,它们如春日的百花,点缀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社区的出入门禁,到办公室的便捷考勤;从零售领域的刷脸支付,到精准识别的会员服务;甚至在校园的签到与会考身份核验中,都可见其身影。它们不仅是科技的力量,更是便捷生活的推动者。

提及天波访客机D2,这款设备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等校园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往,学生们报到时需经过繁琐的身份核验流程,如今只需将身份证轻放于设备之上,摄像头便会迅速完成人证对比,确认身份后完成报到登记。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人际接触的风险,更提高了报到效率,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杜绝了冒名顶替的现象。

而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不仅引入了身份核验终端,更引入了集成身份核验与无接触测温功能的先进终端。即便是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精准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公众的担忧,尤其是关于人脸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

安防业界专家指出,数据泄露并非新技术出现后才有的问题。实际上,在手机号码泄露问题严重的时候,关键是如何做好数据的防护。知名网络安全公司360的抽查显示,市面上近七至八成的设备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一个熟练的网络工程师甚至可以通过有线网络、WiFi或蓝牙轻松窃取终端数据,甚至植入木马。

在硬件设备上,具备算力的终端也有可能受到黑客的攻击。内存和芯片等核心部件尤其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一个安全可靠的终端必须在硬件层面具备强大的防攻击能力。例如,它们需要获得国家银联BCTC认证,并在终端技术、物理安全、逻辑安全、通讯安全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符合国家制定的《线下支付安全应用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用于资金交易和连接银联平台的人脸收银机,其外置密码键盘也必须通过银联卡受理终端的PIN输入设备安全评估,以确保金融级别的支付安全。

面对市场上设备泛滥和技术滥用的现象,我们不应一概而论地否定技术。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如何通过提升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性,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让技术在安全规范的框架内运行,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