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飞行机器人将首次承担南极科考作业任务
【我国飞行机器人将担纲南极科考重要任务】
在庄严而隆重的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出征仪式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随着27日的钟声敲响,我国针对南极考察活动的实际需求,派遣了先进的飞行机器人承担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中山站新机场的选址冰盖勘察。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极地机器人在科考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彰显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与贡献。
此次担任重要角色的飞行机器人名为“大白鲨”,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架飞行机器人。这款无人机翼展5.4米、长3.2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70公斤,拥有长达3小时的续航时间。它的强大性能允许其在冰盖进行大范围观测,获取珍贵的冰盖科学数据。
“大白鲨”的整个设计都围绕着科学勘探的核心理念。发动机后置、设备舱宽敞,机体采用三段式设计,拆卸方便,便于迅速部署到南极的恶劣环境中。发动机采用高可靠性的双点火系统,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更令人自豪的是,其导航飞控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发,具备北斗导航能力,并已调校为适合长距离的超低空飞行。
本次南极之行,“大白鲨”的任务繁重而关键。它需搭载多种科学载荷系统,进行详细的三维观测。搭载航空相机、红外辐射计、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开展网格观测,为机场建设选址提供详尽的数据。“大白鲨”还需对冰盖冰面地形地貌、冰面温度、冰面粗糙度等进行精确观测,为机场选址提供决策依据。它还将布设检测花杆阵列,测量水流运动和雪积累率参数,建立小型气象观测站,收集机场选址区域的气象资料。
除了飞行机器人外,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也派出冰雪面机器人参与科考任务。它们荷载深层冰雷达,深入冰盖进行勘探,以揭示冰盖缺陷和冰川构造的秘密。
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都是“极地科考机器人装备”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产物。该项目的目标清晰明确——研制出适应极地环境的机器人装备和载荷系统,为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风电动力的冰盖漫游机器人到雪橇移动机器人,再到深水域放生探测机器人实验样机,每一步都代表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稳步前行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