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工业机器人“大脑”开发 5人3年获15项专利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由5名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在总经理邓世海的带领下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大脑”开发3年,就取得了15项专利技术,连续三年实现国产品牌机器人控制系统销量第一。
“小切口”里寻找大市场
2010年,在一家电子企业工作一年多后,邓世海决定辞职创业,创业目标领域选定机器人行业。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源自邓世海上大学时的一段经历。2008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邓世海,凭借与同学一起设计的“四脚走迷宫”机器人,获得当年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那时认识了4个同样爱好机器人研究的朋友,大家经常一起交流,并萌生了组建一个专门研发机器人团队的想法。”邓世海回忆说。
经他们分析,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国内机器人市场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有待提高,而国外进口机器人产品的价格又相对偏高。
受资金和规模限制,团队一开始就确定了“不做高大全的全装配生产线”,而是从一个细分市场小切口进入。他们选定的切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和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邓世海解释说,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的“大脑”,是操作指挥工业机器人运行的最关键核心部位之一。
2012年,邓世海的创业团队抓住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机遇,申请入驻成华区大学生创业园,并创办了成都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短短3年创下骄人成绩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40多种机器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喷涂、码垛、焊接、搬运等方面。2014年,实现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销量近千台、销售额670多万元。
做国产机器人“大脑”领跑者
业绩的背后,是邓世海及其创业团队在技术研发上的艰辛付出。
从2012年开始,邓世海的公司先后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3项外观专利及10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为2014年度唯一荣获“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优秀控制器品牌”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并成功取得国家“双软企业”认证资格、享受相对应的退税优惠政策。
正是一项项专利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为他们敲开了国内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大门,并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中赢得市场青睐,成为目前国内应用最广、销售量最大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生产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生产中。“近两年来,公司产品销售额基本上都是成倍增长,今年实现销售额上千万元完全没有问题。”邓世海说。
尽管现在公司已从大学生创业园搬了出来,成员也从最初的5人团队扩展到了现在的30人,邓世海仍然将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创业期”。而他未来的目标是要成为“国产机器人大脑的领跑者”。
机器人技术
-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简析
- 人工智能起风了 中小企业如何在运营中用好它
- 1500字大学生通用工业机器人职业规划书 有哪些要
- 制造型企业应如何开展生产现场数据分析
- 回顾 复亚智能无人机自动机场高低温测试及结露
-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联重科 补齐短板与 拉长短腿的创新实践
- 清洁机器人路径规划
- 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正式投产 钻井深度 9508 米、每
- 将推进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发展 防止行业无序竞争
- 日本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美女 真的很美
- 最早出现的机器人是什么 历史追溯与分析
- 哪来的机器人啊英文
- 怎么挑选服务机器人英语
- 数控深孔钻JHD1817 JHD2180JHD1660
- 电饭煲跟扫地机器人之后 小米又开始卖冰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