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我国实现量子密钥分发与后量子算法融合

机器人技术 2025-04-04 13:07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团队联合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在量子密钥分发和后量子算法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突破性成果结合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前沿技术,为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提供了全新方案,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卓越成就已经得到了权威学术期刊《NPJ 量子信息》的认可并发表。

随着全球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谷歌的“悬铃木”和中国“九章”相继实现了“量子优越性”,证明了量子计算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巨大潜力。量子计算不仅能够快速解决大数因子分解和搜索等难题,而且对传统密码算法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其中量子密码和后量子密码是两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为了抵御量子计算的威胁并确保信息安全,研究人员创新性地结合了后量子公钥算法和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认证方案。这一方案通过后量子公钥算法和PKI结构对QKD经典信道进行认证,确保了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其核心技术在于,只要认证过程中PQC算法安全无误,即使后续PQC被破解,也不会影响QKD密钥的安全性。而PQC算法的安全性正是这一方案的重要保证。

科研团队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将后量子密码技术应用于QKD网络设备的认证过程,显著提高了认证的可操作性和效率。这一创新性研究不仅融合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技术,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技术优势。通过结合PQC和QKD的优势,解决了预置密钥的关键问题,确保了网络系统的长期安全性。这一重大成果为解决预置密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为QKD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实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安徽省在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不仅为网络安全性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的量子通信发展铺平了道路。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技术在保护信息安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铁磁量子临界点及其附近的超导相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