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来了 是喜还是忧?
在科技的浪潮中,时代的钟声已然敲响。早在二十五载春秋之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已在《论机器人》一文中深刻洞察到时代的曙光。他预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这一时代将为制造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开辟新的航道。如今,这一预言已然成真。
风潮席卷全球,智能机械臂、智能等各类机器人纷纷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机器人已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医疗、军事、太空、教育等领域大放异彩。它们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改进了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人们从单调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从事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能承担许多危险的工作,避免了因工作而引发的伤害及其带来的经济负担。
服务机器人是这一浪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打理生活,承担简单的家务活。在救灾现场,救灾机器人更是能大显身手,完成搜救任务。这一切使得许多人坚信,人类与机器人将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也有人对未来的到来持有疑虑。他们担心机器人可能变得过于聪明,对就业造成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美国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博士曾预言,到2045年,机器人将比人类更聪明。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
就目前而言,机器人的智商还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商,其常识与成年人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库兹韦尔博士的预言恐怕难以实现。日本机器人专家广濑茂男教授表示,即使将来机器人具有常识,并能进行自我复制,也不可能导致大范围失业,更不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周海中教授也指出,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判断等方面永远无法匹敌人类。机器人只能按照制定的原则行动,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无论是喜是忧,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它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它的到来,因为它所带来的利大于弊,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就能为社会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