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摄像头解决的工作 能用AI加一颗就搞定吗
仿生学的启示已经深入到众多动物王国的奥秘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动物拥有复眼,其背后的优势在于可以更精准地对焦,从而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动态视觉信息。尽管一只大眼怪的形象显得非常可爱,但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旅程选择了拥有双眼的体态。
近两年,手机行业似乎也在追随这一自然法则,喊出了支持仿生学的口号。
回顾2016年,无疑是一个双摄元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将双摄像头作为中高端产品的标配配置,就连行业巨头苹果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如今,双摄像头已经普及至中低端机型,甚至连一向稳健的三星也加入了双摄阵营,仿佛两颗摄像头成为业界的新宠儿。总是寻求创新的谷歌似乎对此持不同意见。前不久,在Pixel 2手机发布会上推出的新机型上仍只配备有一颗摄像头。这仿佛在告诉世人,跟随潮流并不是谷歌的风格。
令人惊叹的是,Pixel 2凭借其独特的拍摄能力在权威评测机构DxOMark的报告中获得了惊人的综合得分,成为全球拍照能力最强的手机。这一成就无疑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竞品纷纷拥抱双摄技术的情况下,Pixel 2是如何实现超越的?
谷歌在手机拍摄领域实施AI优先战略后,推出了Pixel 2手机所搭载的一系列豪华人工智能功能。仿佛谷歌正在展示一个理念:当其他厂商还在依赖两颗摄像头实现拍摄效果时,他们凭借AI技术仅一颗摄像头便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双摄技术真的开始面临挑战了吗?
实际上,谷歌的新手机展示了AI在摄影领域的独特魅力。Pixel 2搭载的摄像头拥有普通的硬件配置,但却凭借软件的加持获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其中包括AI算法驱动的景深探测模式、混合防抖技术以及新的肖像模式解决方案等。这些技术在评测报告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升。例如,在视频拍摄方面,Pixel 2凭借AI算法的防抖、去瑕和动作捕捉能力获得了高分数;而在拍摄光源方面,Pixel 2也凭借机器视觉算法展现了出色的性能表现。这一切都得益于人工智能调动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调性。这种全新的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手机人工智能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尽管Pixel 2凭借其独特的AI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摄技术已经失去了其价值或战略意义。双摄技术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以针对特定场景实现独特的拍摄效果如光学变焦背景虚化等这些都是用户购买双摄像头手机的驱动力所在。因此尽管AI技术在摄影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双摄技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并不是完全取代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从DxOMark的对比结果来看,谷歌Pixel 2在摄影方面的表现未能超越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Galaxy Note 8和苹果iPhone 8 Plus。
(在对比图中,左侧为Pixel 2拍摄的人像,中间为iPhone 8 Plus拍摄,可见Pixel 2对背景和人物的识别效果并不理想)
尽管Pixel 2配备了AI加持技术,其中包括专门的肖像处理和景深处理单元,但显然,目前的AI算法还未能完全弥补其在物理硬件上的差距。
如果我们聚焦大多数用户的核心需求——人像摄影等基础操作,双摄系统的战略地位仍然无法动摇。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算法让手机回归单摄时代呢?
谷歌的硬件策略一直有些非主流,但其在AI时代的布局仍值得重视。理论上,利用AI算法的特殊性,完全有可能使手机硬件回归简单。毕竟,如果算法能够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那么只配备一个摄像头就能赢得用户的青睐。毕竟,双摄不仅增加了损坏的风险和硬件成本,而且在当今手机寸土寸金的背景下,能省则省才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各种测试报告,双摄带来的用户体验在普遍消费升级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Pixel 2在某些细分领域的得分领先,但在大多数用户心中,他们更关注拍摄主体——人——的质量。另一方面,双摄带来的产品溢价效果和营销价值也是厂商们不愿放弃的。
未来,AI算法可能带来更精细的解决方案,并在双摄像头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毕竟,单摄像头可以添加的AI也可以应用到双摄上。在我们还在关注摄像头数量的时候,另一种由AI带来的改变正在悄然兴起——摄像头不仅可以用于拍照,还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比如iPhone X中的Face ID就是通过添加传感器单元实现的。未来很可能有更多的机器视觉硬件被集成到摄像头中,让摄像头产生更多新奇的功能甚至重新定义它。
从这一角度看,谷歌对手机AI的探索无疑具有深远意义,但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可能与我们的想象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