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发文 人形机器人再添新政
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后,工信部等七部门于1月29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为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向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安全治理的新阶段。
根据《意见》的提出,到2025年,我国的未来产业将迎来全面的发展。不仅技术层面会有显著突破,产业规模也将稳步提升。届时,我们将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部分领域的技术将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到2027年,我们的未来产业综合实力将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将实现全球引领。届时,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国成为世界未来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高端装备的代表,自然也是《意见》中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我们将突破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等核心技术。《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也强调了要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如“大脑”、“小脑”、“肢体”等。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些政策的提出,无疑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指明了方向。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底层逻辑不同,它更注重与人交互的能力,人工智能是其最核心的竞争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机械臂已经成为黑灯工厂的主角。而在家庭场景中,扫地机器人的普及也让很多家庭告别了体力劳动。我们为什么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人形机器人呢?因为只适用于单一场景的专项机器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机器人。他们缺乏通用性,更不具备与人进行高级交流的能力。而人形机器人与AI的融合将成为满足通用性和高级交互能力的最终形态,有望成为一个介于机器和人类之间的新物种。
在这个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的世界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无缝融入人类的生活。他们不是完全取代人类,而是逐渐取代低价值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催生出许多新产业发展方向。我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我们期待国产品牌能够在这一新赛道上乘风破浪,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机器人技术
- 七部门发文 人形机器人再添新政
- 厨师要被机器人替代长虹进军餐饮业 为厨房造机
- 英国试行无人机邮件投递服务
- 降价也卖不动了曝特斯拉上海工厂暂时停产Mode
- 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
- 智昆科技牵头承担的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顺利通
- 印度支付宝 Paytm 创始人推出 3 亿卢比基金 押注
- 专注于机器人创新研发 浦东这家企业获业界首张
- 盐城哪些企业急需工业机器人调试人才
- AI驱动的全面智能决策方案,革新智慧决策方式
- 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产出和质量上均击败美国
- 特斯拉 V4 超级充电站在意大利开始安装 于罗马东
- 英国首相会见 OpenAI 等三大人工智能企业 CEO 将携
- 昆明将投万亿元布局新基建
- AHTE2012上海装配展德国萨梅尔斯盛装参展
- 瑞士机器人公司 SwissMile 获贝索斯领投的 2200 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