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600万营销员要下岗

机器人技术 2025-02-19 10:32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其在各行业的应用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保险业,智能科技与保险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多家险企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从售后到销售,再到售前服务,逐步展现出其强大的潜力。

如今,无论是大型险企如平安保险、泰康在线,还是中型寿险公司,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众多险企智能化转型的突破口。例如,弘康人寿首次引入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智能比对客户身份证照片和公安部身份证认证中心照片,实现了保全服务的智能化。多家公司也紧跟其后,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业务中,提高了服务效率并改善了客户体验。

智能核保和智能客服是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另一大应用领域。平安保险在部分保险产品的投保环节已经上线智能核保功能,通过后台智能评估客户的健康状况,给出核保结论。富德生命推出的在线智能客服机器人富德小精灵,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智能分析并理解客户的疑惑,迅速给出回复,大大提高了解答准确率和效率。

除了上述应用外,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还体现在远程审核、视频通话、智能化定损平台等方面。中国平安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远程审核及视频通话等线上服务平台,全面满足了客户保单服务需求。泰康在线推出的保险智能机器人“TKer”,运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实现了自主投保、保单查询等功能,还具备主动迎宾和智能会话的能力。未来,“TKer”机器人还可能服务于泰康线下业务,代替人工完成相关业务工作。

尽管人工智能在保险业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限制。一家中型寿险公司IT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保险业的应用大多并非真正的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核保、核赔等关键环节,需要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来完成。目前业内正在进行积极尝试,如安邦人寿今年引入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始跟随公司的核保师学习现实环境下各种核保知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内的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保险业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人工智能将不仅仅局限于售后领域,还将扩展到包括销售以及售前等保险服务环节,甚至可能替代销售人员,成为个人保险智能管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不断提高保险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正在逐渐展现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尤其在核赔环节,尽管目前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人工智能化,但已经出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国内已经出现专业理赔公司,他们运用全新的技术,通过电子系统处理寿险和健康险的核赔业务。无需医学背景的核赔人员,只需将处方和药品目录录入系统,再输入理赔单据信息,即可自动计算理赔结果。这种审核理算方式结合了人机互检,依托智能承保系统,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干预,实现了高效、自动化的理算。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理赔的精准性和公正性。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已经走在前列,他们自今年1月开始,便使用IBM的Watson Explorer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核赔和理赔。这一系统能自动搜索数据并完成数据计算任务,极大地提高了理赔处理的效率。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规则隐形和内置的方式,大部分小额理赔案件都可以进行智能审核、校验和处理,实现自助快速理赔。智能技术已经在核赔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对于寿险中更为复杂的案件,如涉及重疾等,仍需要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对理赔材料中的医疗依据进行判断。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案件的样本量不够大,且智能技术目前还无法显著降低成本。但这正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保险销售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潜力。一家轻资产的寿险公司总裁表示,从本质上讲,保险销售并不复杂。只要将做必要的输入,人工智能便可以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方案。从这一角度看,销售人员完全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事实上,已经有保险机构在研究推出基于客户需求的智能保险解决方案平台,旨在成为个人的保险智能管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虽然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但未来的趋势已经清晰可见——人工智能将在保险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