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挤奶机器人应用突然加速增长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自2003年以来,挤奶机器人的应用在奶业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到了2019年,全球约有5.5万台挤奶机器人在为奶牛服务,每天约有330万头奶牛享受着自动化的挤奶服务。这一增长趋势在近年来突然加速,特别是在2018年至2019年间,新投入使用的挤奶机器人数量超过万台。利拉伐中国的高级方案经理高昌宾认为,这一显著增长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利拉伐新一代挤奶机器人V300的推出。
作为挤奶机的先驱,利拉伐自1994年就开始研发挤奶机器人,并将其命名为自愿挤奶系统(VMS)。经过20多年的不断迭代,其V系列产品已经从注重舒适、卫生、降低运营成本,逐步发展到追求迅速、精准和互联。最新的V300产品在2018年面向全球发布,并在次年正式登陆中国。
高昌宾指出,在全球应用的挤奶机器人中,有2万多台是利拉伐的产品。VMS系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名称中的“V”,即voluntary(自愿的)。这一特点真正将牧场运营的核心驱动因素从人工管理转变为牛群自主驱动。牛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挤奶、采食和休息,从而带来舒适和健康。
据介绍,VMS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奶牛的单产和终身产量提升,还能降低奶牛被动淘汰比例,增加1个胎次的利用年限。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挤奶机器人在各种规模的牧场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性状数据的有效采集,挤奶机器人在奶牛育种方面也开始展现其潜力。
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器人挤奶牧场——智利Ancali牧场中,截至2020年,约有4500头泌乳牛实现了机器人挤奶,共使用72台机器人。牧场CEO Padro Heller在经过考察后发现,原本用于小型牧场的挤奶机器人可以扩大规模应用于大型牧场。于是,从2014年开始,Ancali牧场逐步引进利拉伐VMS挤奶机器人,最终完全过渡到了机器人挤奶。这不仅延长了奶牛的长寿性和增加了牛奶总产量,还减少了60%的人工,进一步提升了牧场效益。
机器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简单取代人工。利拉伐亚太区自动挤奶系统及牧场管理系统支持方案总监Graham Hardy指出,机器人挤奶是养殖理念的一种根本转变。它使得日常工作不再以挤奶任务为中心,而是让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牛群,并针对单头奶牛进行更轻松的管理。美国观光牧场Fair Oaks的负责人Mike McCloskey也介绍到,机器人挤奶使得奶牛状态更加安静,产奶量也因此提高。机器人在挤奶流程一致性上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挤奶前的准备工作。从牛奶的体细胞数和总细菌数等指标来看,机器人挤奶的牛奶质量更佳。
这种优势使得牧场得以迅速扩张并以盈利的方式运营,也让牧场主得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对于家庭牧场来说更利于传承。例如,上海希迪乳业在近年来迅速采用利拉伐的VMS系统,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化机器人牧场之一。类似的案例还有北京奶牛中心,该中心从2015年开始使用VMS系统,并发现机器人挤奶带来了诸多好处。
挤奶机器人的应用在奶业中的增长趋势明显,它们带来的诸多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牧场所认可。从延长奶牛寿命、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到减少人工成本和提升奶牛福利,挤奶机器人在牧场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奶牛养殖中心来说,采集泌乳速度、乳房结构、乳头形状和乳房健康等育种性状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挤奶机器人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北京奶牛中心即将安装最新的VMS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实现对不同乳区的单独流量控制,不仅避免了过挤或剩奶的情况,还能实时监测奶量和乳成分,及时发现奶牛的健康问题。
麻柱透露,挤奶机器人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普适性和效率,以便适应不同品种的奶牛,包括低产牛和具有特殊乳房结构的奶牛。每台机器人服务的奶牛数量也有望超过70头。这不仅将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率,也将为牧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与利拉伐共同启动了“挤奶设备创新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推动本土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沙云飞指出,利拉伐在全球已经获得了超过1500个有效专利,其产品和服务一直在为全球牛奶产业做出贡献。从1979年开始,利拉伐的创新产品、创新理念以及全球各地牧场积累的经验就在为中国奶牛养殖业和奶业发展服务。
回顾中国挤奶机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奶牛养殖业的机械化挤奶程度和挤奶机的质量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相比,全自动智能挤奶机器人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研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以实现对行业的引领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