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卖瓜新风波达芬奇机器人表现欠佳2025年升级揭秘

机器人技术 2025-01-22 14:5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导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进博会上的亮眼表现吸引了众多中国三甲医院的目光,并成功获得采购订单。笔者观察到一些迹象似乎暗示该机器人遭遇降级风波。光鲜的概念包装能否掩盖其本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近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英国的一次致命医疗事故,将这台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案件仍在审理之中,但人们开始质疑,是否应该完全将责任归咎于操作医生的不熟练,而忽视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自身的安全问题和风险。

国外媒体曾报道,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年报显示,过去三年里,该公司累计支付了3840万美元用于和解医疗诉讼,仍有1280万美元的责任索赔费用未解决。针对此次英国事件,虽然金钱或许能解决问题,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业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的传奇之作。传闻在1997年,该公司以机器人内窥镜控制系统的名义,向美国FDA递交了他们的手术系统——da Vinci。该手术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被大量文献所描述。大部分研究均由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独立完成并发布,这种情况引发了人们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疑虑。

作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独家进口代理商,复星医药公司在面对关于高风险问题的提问时选择了避而不答。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了提升销量而过度宣传优点,是否无意中忽视了潜在的风险?这种营销方式能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市场上风光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对da Vinci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能存在疑虑。有消息透露该设备可能从甲类设备调整为乙类设备。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机器人手术中致死的患者数量不容忽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笔者发现一则关于美中互利(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的主动召回通知。通知指出,在中国销售的981个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全部需要召回。虽然安全隐患被及时消除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这引发了人们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安全性的担忧。

回顾历史,早在2009年,“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英文名称为da Vinci Surgical System)”被列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根据最新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这一系统已经降级为乙类设备。这一变化或许暗示着未来医疗设备管理的新的方向和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呢?哪些大医院引进了这款机器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在进口博览会上备受瞩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备受关注的原因可能与它被从国家级管控降级至省级管控有关,显示了一个逐步放宽监管的趋势。尽管有英国手术现场意外事件的曝光让人们对其风险有所警觉,但在一些专家眼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角色始终是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一观点在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的言论中得到了体现。他认为,手术机器人的属性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也有观点认为,在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时,医生如同玩游戏般进行远程遥控,一些人甚至质疑将这类器械称为“机器人”是“概念炒作”。在他们看来,由于达芬奇不能自主作业,其手术的成败依然取决于医生的技能水平。

尽管存在争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势头仍然十分强劲。从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官网的数据中了解到,已有超过三十家三甲医院引进了这一手术机器人。知名医院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也已配置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更令人瞩目的是,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内地已有超过70台达芬奇手术系统在临床使用,香港地区也有10台正在运作。如果在加上进口博览会上表示有意引进的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数量已超过百台。这表明这款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在2018年10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设备配置规划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全国计划配置医疗设备中包括新增的154台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即手术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搜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器械栏目时,以“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为关键词并未找到包含“机器人”字样的备案登记信息。相反,国产的多款机器人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和应用前景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让我们对未来医疗科技的发展充满期待。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还能感受到国产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文/常有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