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重回战场 这次它想在两轮自动驾驶领域搞点大事

机器人技术 2025-01-22 14:4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经历了一年的逆境之后,Uber似乎终于意识到了需要改变策略以重塑其品牌形象并重塑市场地位。去年,Uber正式宣布了一件重磅事件——成立“微动力机器人”(micromobility robotics)团队,专注于研发拥有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踏板车和自行车。这一决策是在一次重要的机器人会议上宣布的。

从Uber的3D机器人部门负责人Chris Anderson的透露中,我们可以得知,未来的用户只需通过Uber平台呼叫,附近的电动踏板车或自行车便会自动行驶到用户身边。使用过后,这些电动车会自动寻找充电桩进行充电。这似乎预示着Uber在四轮自动驾驶领域的挫折可能会在两轮自动驾驶领域得到弥补。

从技术角度来看,单车自动驾驶,包括摩托车、踏板车、自行车等,虽然已有相关的DEMO产品,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早在2004年,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就推出过实验版的自动驾驶摩托Ghostrider,但当时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让单车跑起来,并未涉及避障、寻路等现实场景必备的技术。

那么,Uber在单车自动驾驶上真的有优势吗?从出行市场的角度看,Uber借助自己在出行市场布局和自动驾驶技术积累,提供包含自动驾驶技术的单车来补充用车需求的确是一个合理的思路。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一切并不尽然。最重要的是,单车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比汽车自动驾驶简单,甚至很多地方两者并不互通。与汽车自动驾驶相比,单车自动驾驶还要面临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目前只有Honda掌握了引入陀螺仪和AI算法来帮助摩托车自动保持平衡的技术。对于刚刚涉足这一领域的Uber来说,显然在技术上并无明显优势。

从应用场景来看,单车自动驾驶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并未触及痛点。虽然单车自动行驶到用户需要的地方、再自动行驶到充电点上充电可以节省用户寻找单车的时间,但仍然无法解决单车分时租赁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如如何在拥挤的城市中为这些单车找到合理的放置点以及如何应对单车的破坏情况。

那么,Uber为何还要推出这样一项业务呢?其实从去年年中开始,Uber已经开始布局单车和电动滑板业务。收购JUMP并与其合作开展相关业务是Uber在尝试解决盈利难题的同时拓展其出行生态布局的重要一步。与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动滑板和电动车面临着盈利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变化莫测的2018年,这些创业公司的供应链一度中断,未来电单车和电滑板的硬件成本可能会大幅度提升。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而对于Uber来说,收购JUMP更像是在风暴来临前的一次“成功上岸”,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Uber的这项决策更像是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机会的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IPO前夕,Uber面对挑战也要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如今的Uber,面临着一个无论如何都要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挑战,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正如俗语所说:“烫山芋在手,尽管烫口也要吞食。”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命运抉择,更是一个行业的生死考验。在过去的一年里,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迫使Uber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与本土生态的紧密关系,Uber的全球化路线也面临重重阻碍。无论是欧美市场与后来者Lyft的短兵相接,还是东南亚市场的Grab、印度市场的软银支持的Ola以及中东市场的新崛起的Careem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都让Uber倍感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Uber清楚地意识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守住市场份额。而自动驾驶技术无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选择。

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固定路线的定点接驳方面。对于像Uber这样的出行运营商来说,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对城市出行需求的深度理解,他们有能力在技术成熟后迅速应用并变现。尽管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本高昂,但在资本市场眼中,这已经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对于尚未IPO的Uber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吸引投资者的良机。不幸的是,Uber在自动驾驶测试中的激进态度和数次失败,以及与Waymo之间的纠纷,已经让行业和资本市场对其丧失了信心。这使得其IPO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外界对于Uber充满了质疑和担忧的声音,但他们仍在尝试新的方向。近期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故事——“技术赋能单车出行”。尽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牵强附会,但却是他们目前所能拿出的最佳策略。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只会讲故事的企业最终走向衰败的例子。对于Uber来说,能否真正在业务层面实现突破才是决定其未来的关键所在。无论如何,IPO前夕的Uber已经面临到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和挑战。接下来它将如何走好每一步路?市场依然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