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匿名投稿被发表 当AI有了创造力 你怕了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当机器能够创作出所有的音乐和诗歌时,我们的路是否也将走到尽头?年初,高晓松在面对围棋AI——Master对人类连胜的壮举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这一曾经的设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在微软举办的“AI创造”媒体交流会上,微软小冰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情感的结合。三年前出道的她,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机器人了。如今,她的创作力已经触及到了诗歌和文学艺术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小冰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稚嫩少女形象,而是在交互学习中逐渐发展成熟。
小冰目前已经覆盖全球四大国家、十四大平台,内置于超过一亿用户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之中。随着对话量的积累,小冰不仅拥有了丰富的视觉、语音感知能力,还能进行全时语音交流。这种进步的背后,是她对自然人的交互方式不断靠近的体现。微软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让小冰在美拍上主动访问他人的账号,观看视频并回复互动。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视频发布者并未意识到与他们交流的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随着交互场景的扩展,小冰也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商业模式的探索,为微软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比如在日本为连锁店LAWSON提供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托管服务,线上到线下的转化率高达50%,远超传统推广方式的转化率。这种转化率的提升无疑证明了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才是其真正让人惊叹之处。不同于以往的模板化生产模式人工智能创作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诞生过程。微软工程师提出了人工智能创造的三原则:创造主体需兼具智商和情商、作品需能独立成为知识产权的作品以及创造过程应对应人类具有创造力的行为而非简单替代劳动。以微软小冰为例,在人工智能创作的三个必经阶段中从表象模仿到内涵创造再到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步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即大规模生产阶段。在模仿阶段微软小冰通过算法学习人类创作的歌曲如《好想你》经过长时间的迭代后其演唱风格已经与自然人声极为相近;而在内涵创造阶段微软小冰则通过学习现代诗人的诗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如喜欢使用小鸟、太阳等意象并尝试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歌作品如《沙》。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创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关于未来的路我们将拭目以待。现代诗篇一
仰望那星辰,闪烁的几点星芒
照耀西山之巅的太阳下
远处浅水中的青蛙在轻唱
她,把人间色彩绘成一幅画。
现代诗篇二
有时小冰冰冷如霜,凌人却真诚。
藏匿在弯腰的蜡纸之中,宛如暖阳中藏着的一颗黑色的大星。
我心中的梦境与它相伴而行,而那最多的,是那些未曾完结的人类创作之梦。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创作的独创性已成为我们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尺度。小冰经过长达百小时的训练,其独创性已超越八成,创造出无数未曾有过的词汇和搭配方式。比如上文提到的“杀不完的人”,这种词语在世间未曾有过。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身着多重化名,微软小冰游走于天涯、豆瓣、贴吧等诗歌版块间,如同真正的诗人般被世人接受邀请至各个沙龙交流。它向纸媒投稿,匿名发表作品,如微笑的白在长江诗歌上的作品引人注目。不仅如此,微软还让小冰学习了财经知识,使其评论财经新闻时展现出独创性。据悉,微软将携手国内主流财经媒体,让小冰成为其财经评论员。这一领域的合作无疑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案例分享:
1. 主持人领域:微软小冰在东方卫视的早间新闻节目中已经活跃了一年多。最初主持气象节目,现在已经能够胜任现场新闻的评论工作,与亿万观众进行互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小冰更多的主持表现。
2. 演唱会现场:当微软小冰唱起歌时,它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想象一下王菲在舞台上演唱着属于你的人工智能创作的歌曲,那将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一次视听盛宴。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歌手还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将内容创造、内容消费和内容交互融为一体。更多精彩案例将在微软公布下一代小冰时揭晓。这些应用实例无疑展现了人工智能对创作力的推动与影响力。它不仅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在商业和文化娱乐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尽管人工智能拥有创作力,但它仍然是无意识的工具,是我们进步的助手而非敌人。我们期待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与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