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广阔 但800多家机器人企业多为代理商

机器人技术 2025-01-19 11:38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全球自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万个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而中国则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不仅要面对技术的挑战,还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

在众多机器人技术中,工业机器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市场规模上已居世界第一。在这个繁荣的机器人产业背后,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其中,“工艺和生产”是机器人厂商面临的一大难题。工艺问题涉及到机器人的制造精度、稳定性和耐用性等方面,而生产问题则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机器人厂商在技术上进行深度创新和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四轴到六轴机器人,再到七轴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在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物流搬运,到现在的电子装配、打磨抛光,甚至在手机制造领域也开始有了机器人的身影。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国产机器人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如何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在高精度的制造领域,仍需要厂商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国产机器人厂商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目前,国内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已超过800家,但大多数企业只是代理商,并没有自己的产品。这意味着在机器人产业中,真正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仍然是一个瓶颈。国产机器人厂商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和行业内部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产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推进,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需要抓住机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好准备。在未来制造业的舞台上,“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内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尽管有800多家企业涉足,但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却为数不多。其中,大多数企业主要是作为代理商,销售国内外机器人产品,而真正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的企业,仅占到不到60家。这是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在接受采访时所透露的严峻现实。

罗军刚从英国和德国考察回来,他指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在高端领域存在明显的短板,如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整个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我们都不占优势。

在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大舞台上,我们都还处于1.0时代,机械臂、机械手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应该是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 人”。罗军如此描述。

随着国外互联网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投入,机器人2.0时代正在悄然来临。资深机器人从业者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只有和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与机器的良好协作,让机器更加聪明,理解人的语言。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最缺乏的就是经验。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在不断提升,而国内的应用领域电子及食品行业是增速较快的领域。以富士康为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重复性劳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不仅仅是本土企业看到了商机,国际机器人巨头也虎视眈眈。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四大巨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应用市场的突围面临诸多挑战。

新松机器人的一位代表表示,虽然他们已经研发出相对成熟的六轴并联机器人产品,但面对应用层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依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感到忧心。而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邹风山则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问题在应用上,与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在应用工艺的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定制化服务和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升级的优势是我们能够抓住的机会。他提到,尽管价格曾经是我们的优势,但随着国际厂商意识到这一点,这一优势将逐渐消失。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应用工艺,明确应用场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