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 如何不被未来折叠

机器人技术 2025-01-13 15:4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采访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多少人类工作的议题,虽然专家们的预测存在差异,但他们普遍认为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此,不同报告给出了不同的预测数字,从白宫的报告预测的当前工作数量的近一半到Siri创始人之一诺曼·温那斯基的估计的七成,即便是最低预测数字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问题的紧迫性。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悲观预测,而是由技术发展趋势所引发的真实威胁。正如我在小说《北京折叠》中所预测的那样,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社会影响已经逐渐显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底层劳动力的受冲击程度并未如我所预期那般剧烈。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的特点。尽管机器人已经能够胜任一些复杂的工作场景,但在非标准环境下仍显得无所适从。面对未来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具备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与人工智能工具和谐相处并利用它们来完成工作。为了与智能世界相处得更好,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未来围绕人工智能将会产生一系列衍生职业和行业,即便我们并不懂得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只要充分理解其应用场景,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改善生活和社会。我们需要具备与人相处的能力。人际沟通在未来仍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域。尽管人工智能能够处理许多标准化工作,但在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情感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在未来只会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具备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开拓人工智能仍然难以做到的事情,并给人工智能指引方向。例如探索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能力领域,如世界观和创造力等核心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之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经过深入思考,我最终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在这两个关键词:世界观和创造力。人类拥有许多能力是人工智能当前所无法企及的,这些能力包括常识、抽象思维等,它们需要长时间的演进和算法上的突破才能得以发展。要想概括这些能力,可以总结为两点:世界观和创造力。

世界观

世界观是常识的升华,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全面认知。如今,人工智能在专业性问题上的理解已经相当出色,但在面对综合性问题时仍显得捉襟见肘。尽管有围棋AI、医疗AI、金融AI等,但尚未有单一系统能够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领域的事务。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往往涉及跨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常识,而人类天生就能轻松应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包含大量背景知识的世界模型,借此理解人类行为。

这种常识的积累与升华让我们拥有洞察力与世界观。当我们拥有越丰富、越坚实的各方面常识,并能清晰地联系它们时,我们越能一眼识别问题所在,找到系统解决方案,理解全局局势并预测未来趋势。单纯的数据输入无法实现这一认知过程,它需要对多领域知识的相互关系有深刻的理解。IBM的人工智能“沃森”虽已输入维基百科的多元知识并在某些竞赛中超越人类,但真正的世界观并非简单知识堆积,而是对知识的全局把握和整合。

拥有世界观让我们具备跨专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和生物知识创造蛋白质组学,将音乐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甚至将政治、经济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波普艺术的形式呈现产品。构建知识的全景舞台,让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搭配,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事物,这是目前人工智能难以跨越的界限。

创造力

创造力是生成有意义新事物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旧有数据并遵循其规律,但在想象不存在的事物方面却远远不及人类。

真正的创造力并非随机生成或模仿的“伪创造力”。真正的创造力是对问题的深刻洞察,提出独特且全新的解决方案,或是将想象转化为可实现的全新作品。它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感受,如审美能力、联想能力、主观感受等。这些人类特质是创造力的基石。

创造力让我们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在日益扩大的版图中,只有将常规任务交给机器处理,人类才能在新大陆找到生存空间。拥有创造力的人越多,可供人类生存的新版图就越大。但要想在新版图中立足,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无论是世界观还是创造力,都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在与人工智能的共生时代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