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加快升级换代 实现机器人产业从增量向提质转变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从几十家迅速增长到几百家,产业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论坛上的开场白让在座的每一位中国人倍感骄傲。
曲道奎的言论随即转向严峻:“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机器人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如果我们不尽快从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内涵,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将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和应用领域的边缘。”
犹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们的高瞻远瞩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挑战。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论坛上,每位发言人都强调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为了在未来几万亿美元的机器人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升级换代已迫在眉睫。
产业规模迅猛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已然展开。中国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进入了产业形成期。
曲道奎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未来10年乃至15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世界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更是超过50%。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市场增长率也保持在高位。
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曲道奎介绍,中国已有30多个机器人开发区和产业园,涉及机器人概念的企业超过百家,与机器人相关的大小企业更是上千家。各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国内机器人产业投资持续增长。
产业布局全面开花,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向着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因其广阔的市场需求,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服务机器人虽然仍处于产业孕育阶段,但其前景广阔,已成为多家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曲道奎表示,与国际平均密度相比,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尚未达到一半。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
传统的机器人已进入低附加值时代,我国正处在机器人的关键转折点上。传统机器人需要升级换代,新的机器人产品逐渐成熟并进入市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
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目前中国机器人的应用主要是市场驱动,例如在环境恶劣、危险的工作环节,以及要求高强度、高精度但利润率低的产业中,都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
世界机器人公司四大巨头之一的abb机器人事业部产品架构总监Daniel Wappling也表示,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健康和安全、质量和成本。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最重要目的是为制造产业增加效益,提升其竞争力。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但仍面临挑战和危机。为了在未来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中国需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升级换代。富士康科技集团自动化总经理戴家鹏透露,富士康已经投入使用了超过四万台机器人和数十万台自动化设备,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正迅速扩张。工业机器人不再局限于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等精密领域,纺织和石化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开始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传统市场如家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也逐渐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服务机器人,如无人机和清洁机器人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新松公司已经成为机器人产品线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提供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商务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并有能力提供工业4.0的解决方案。曲道奎介绍称,新松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三分之二被外资企业采用,并已出口到二十三个国家,这无疑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走向高端的一个明显信号。
机器人的更新换代是继续扩大应用领域的关键。戴家鹏指出,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机器人技术的成长提供了助力,但随着制造业的变革,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曲道奎坦言,机器人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制造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都在全面进军市场。传统的机器人正步入低附加值的时代,新的机器人产品正逐渐成熟并走向市场。
技术的支撑是机器人迈向高端市场的关键。新一代的机器人将超越单纯的设备概念,成为人类真正的伙伴。相较于传统机器人,新一代机器人在内涵和功能上都将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球机器人的平均密度仅为0.62%,而中国更是低至0.3%,这意味着机器人的替代率极低,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巨大。尽管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和应用领域的局限,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突破和进步,机器人在医疗、养老、助残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国机器人产业必须从增量向提质转变,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取得突破以实现进一步发展。新一代机器人的出现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