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灯塔工厂里的北京智造

机器人技术 2024-12-25 13:51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走进充满现代工业氛围的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与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这里展现的是“北京智造”的顶尖风采。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极高的工厂内,智能制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这两家灯塔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典范——是本市工业领域的璀璨明珠,以超凡的技术实践展示着智能制造的无穷魅力。在这里,“人机协同”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高达八成。走进这两家工厂,你会被一种紧迫感包围,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厂房内,自动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机器运转的声音是这里的唯一旋律,专用机器在精准完成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精加工,人为干预降至最低。实时的数据监控与传输系统,确保机器在出现任何微小问题时都能迅速停机并报警,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而配送区的AGV小车则成为智慧物流的典范,它们精准地运送发动机缸体,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更令人惊叹的是,发动机性能检测已经实现“无人化”,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化的生产线和精细化的管理。

而在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智能中桅杆装配线上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工作,从一块钢板的分拣到十多吨桅杆的装配,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完成。这里的生产线高度智能化,通过控制中心,订单可以快速分解到每一条柔性生产线、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人,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人机协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让这里成为全球重工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人均产值最高、单位能耗最低的工厂之一。

这两家工厂不仅在生产线上展现出极高的智能化水平,在人员管理方面也同样发挥智能化优势。在福田康明斯,数字化平台上的曲线可以实时反映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工厂精准地找到提升效率的关键点。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这一切都得益于工业4.0技术的应用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这些智能工厂的实践证明了智能化改造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些灯塔工厂的存在更加坚定了我们对首都经济发展的信心。他们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典范,更是支撑首都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与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的深度融合中,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光芒熠熠生辉。这两家灯塔工厂不仅代表了本市制造业的最高水准,更是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佼佼者。

走进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一场关于自动化与精准服务的革命正在上演。在这里,发动机从缸体到喷漆的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是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工厂内的“福田康明斯体验中心大屏”实时展示着已售出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每一台发动机都配备了一个智能终端,这些终端与数字化系统无缝对接,使得工厂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性能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例如,一旦客户使用了不合格的油品,车联网平台能够提前十几个小时发出预警。这种数字化的“慧眼”不仅提高了服务客户的精准度,还为发动机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来到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这里,“C端互联”“设备互联”等数字化系统贯穿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供应销售的各个环节。工厂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洞察设备在各个应用场景的运行情况,从而判断机械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疫情期间,该工厂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等措施,保障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

这两家灯塔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亮点在于其深入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全面数字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带来了市场洞察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应对市场变化。

具体来说,这些灯塔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出错率;二是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故障,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三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在疫情期间,通过创新措施,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

这些灯塔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进程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它们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市场的领跑者。通过这些工厂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巨大潜力,期待未来更多企业加入到智能化、数字化的行列中来。吴志杰向我们展示了其公司制造的钻杆的生产过程。以往,焊接超厚钢板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任务,只有拥有二三十年以上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完成。但现在,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工匠师傅的经验被参数化,并导入专门的软件,实现了自动焊接。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天可以焊接10个产品,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北京青年报问及如何理解像灯塔工厂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时,吴志杰强调,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他们的工厂不仅吸引了五六十名来自北京高校的研究人员加入,也在研发投入上下了大功夫,并与北京市的科研院校紧密合作。这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使得他们在面对钻杆开裂等问题时,能与高校共同进行应力分析,从力学、材料学等角度深入研究和优化。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拓展了研发技术。他们的新技术可以在上下游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通过技术革新,钻杆的使用寿命从2000小时提高到5000小时。这不仅为整个行业赋能,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为上下游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帮助。

北京正在全力支持创新经济品类的发展。据了解,北京已经培育认定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隐形冠军”企业等。这些企业在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保持供应链不断线的关键力量。北京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北京市还通过构建“专精特新”企业“金字塔形”梯队培育体系、实施中小企业“畅融工程”等措施,稳固这些创新经济品类的发展根基,为首都供应链的韧性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市的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总投资在增长,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滚动接续机制,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投资的平稳运行。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是供应链强链的重要支撑,也在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