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东:“弱人工智能+”时代来了

机器人技术 2024-12-25 12:5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科技领域的热潮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从谷歌围棋软件AlphaGo的两轮与围棋大师的精彩对决,到数字中国联合会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应用趋势的预测报告,都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而在这一大背景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为我们解读了正在步入的“弱人工智能+”时代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回望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领域。自JohnMcCarthy在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设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邓志东教授提到,人工智能旨在研究和设计能够自主适应环境的机器,并分为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创造性智能三个阶段。目前,感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在视觉物体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得益于大数据的支持。但我们也应意识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仍处于感知智能阶段,认知智能和创造性智能的研究仍在艰难探索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其是否会超越人类并带来威胁的疑虑也随之而来。“技术奇点”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邓志东教授指出,“技术奇点”指的是在未来某个时期,机器人达到“强人工智能”时可能超越人类智能的时代。尽管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感知智能方面,但我们距离真正的强人工智能或“奇点”的到来仍然遥远。目前的人工智能还面临着更高层次的认知智能研究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类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夸大目前的人工智能成就,也不能将某些特定领域的成功视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依据。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邓志东教授将人工智能产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以大数据为资源依托;技术层涵盖了模型结构、算法和应用开发;应用层则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面对这一产业发展的浪潮,邓志东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正在推动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并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机遇。市场的高速增长和产业技术的革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更大的舞台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此我们也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发展这个领域以充分利用其潜力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和进步。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携手迈向更智能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逐渐展现出其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的核心地位。这一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制造业、家庭、娱乐、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并在医疗、金融、保险、律师等现代服务业中占据核心地位。邓志东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其产业价值也日益凸显。随着产业链的深化,人工智能的学术与产业间的距离正在缩短。

以IBM的Waston为例,自2006年开始研发以来,Waston在2011年便在游戏《危险地带》中一战成名,其商业化脉络逐渐清晰。此后,Waston在医疗和金融领域大放异彩,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在某些细分疾病领域,其医疗诊断水平已达到顶级医生的水平。而在金融领域,Waston帮助金融机构识别风险、挖掘收益并满足客户需求。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创业氛围日趋活跃。据风险扫描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超过855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总估值超过87亿美元。巨头如Google、Facebook、Microsoft和IBM等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走在前端。

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是衡量技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下,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目前人工智能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地区,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在这一新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邓志东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策的支持,打造产学研创新链条,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正开启人工智能新篇章。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众多应用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将人工智能列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风向标,《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制定完成,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无人车技术作为解放人类双手的重要方向,也受到了重点关注。邓志东表示,他从2009年开始接手无人车项目,先后研制了三辆具有自主环境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汽车。他认为环境感知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是无人车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无人车技术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有望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弱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邓志东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即便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点点进步,也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变革。在这场全新的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力量正在并肩前行,共同探索这一领域的前沿。这场竞争不仅是科技的竞赛,更是对未来的探索。在人工智能这个战略前沿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那些掌握核心技术,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才能真正站在世界强国之巅。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巨头们都在争相投入研究,期望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科技竞赛,也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较量。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世界两大科技巨头之一的中国和美国,在这场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两国的科技界都在努力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并且都在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虽然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只有两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更是人类对于未来的探索和追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