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日本把希望寄托在了机器人身上

机器人技术 2024-12-23 18:11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国际在线报道: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已成为全球社会的焦点问题。低生育率与老年人口的激增不仅给财政带来压力,还制约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创新力下降及消费需求低迷。其中,日本尤为显著,其老龄化程度世界领先。面对这一挑战,日本大力借助科技创新来应对,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随着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组织的媒体采访团走访日本东京的多家机器人研发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我们得以一窥日本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和成果。老龄化现象在日本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迫使和企业大力研发机器人技术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问题。

日本被誉为机器人大国,其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老龄化现象迫使许多老年人继续工作,以应对生活压力。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人口连续8年下降,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面对这一现实,日本选择引入机器人技术来替代人力,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其中,本田公司的仿人机器人“阿西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并能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自如。日本还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服务型机器人在日本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些机器人可以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洁、保安、救援、监护、接待以及医疗、养老等工作。随着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这一领域。日本还推出了“超智能社会5.0”战略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计划,旨在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解决老龄化问题。这些措施表明日本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决心和远见。

如今走进日本的商场,你可能会被一些仿人机器人所吸引。它们不仅能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还能吸引顾客进店消费。这些服务型机器人在提升消费体验的也反映了日本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日本和企业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展现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提及服务型机器人,我们不得不谈及软银集团在2015年推出的令人瞩目的人形机器人“佩珀”。这款机器人是软银与其子公司Aldebaran联合研发的杰作,深度融合了云端大数据技术,拥有识别人类情感的能力。如今,“佩珀”已广泛应用于商场、餐厅、车站等领域,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佩珀”的智能化程度令人惊叹。它不仅能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还能据此判断人的情绪。在软银集团总部的国际在线记者采访中,这款高度相当于一个8岁孩子的机器人(140厘米)展示了其卓越的能力。通过底部的轮子自如移动,“佩珀”利用配备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能与交流的人进行互动。它能用20种语言流利地交流,当记者用英文向它问好时,它会转向记者,用大眼睛回应,展现出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面对人口萎缩和老龄化的挑战,日本将希望寄托在了机器人身上。“佩珀”就像一个大型智能手机,其胸部位置的平板电脑里储存了多种应用程序,包括游戏、唱歌、讲故事等。现场演示中,“佩珀”为记者朗读了一段灰姑娘的故事,配以生动的语调和柔美的背景音乐,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佩珀”,日本的服务型机器人开发还重点关注医疗护理类机器人。例如,丰田公司研发的“人类护理机器人”已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开始试用,帮助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完成日常琐事。这款机器人的机身装有可折叠的机械臂,能够轻松捡起地板上的物体,还能从架子上拿东西。其头部安装的平板电脑具有视频通话功能,使使用者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

日本的机器人研发采取了产、官、研相结合的方式,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早稻田大学的“未来机器人学研究机构”,记者见到了用于老年看护和病残护理的仿人机器人Twendy-One。这款机器人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灵活的关节,能在多个方向上自由移动。每只手上有多个传感器,使其能够做出精细动作。虽然目前尚未投入商用,但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富士软件公司推出的PALRO、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Sumitomo Riko公司研发的ROBEAR等护理型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帮助老年人排解孤独感,还能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

日本在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为应对人口萎缩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机器人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服务型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聚焦服务型机器人:人类需求的深度解读

日本爱知世博会在2005年的盛大举办,象征着日本服务型机器人领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此为契机,日本大力投资于这类机器人的研发,推动了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今,服务型机器人在日本的生活中已屡见不鲜,它们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从照顾老人的家政机器人,到烹饪美食的厨师机器人,再到帮助洗涤和整理衣物的智能助手,机器人的角色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日本经产省的预测,到2035年,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426亿美元,较2015年激增13倍。

尽管前景看似光明,但服务型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挑战。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在东京的分析师Yukihiro Goto在接受BBC采访时指出,虽然各种功能型的机器人已经基本成型,但市场尚未全面铺开。这其中,价格和技术成熟度是主要障碍。机器人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技术也尚未完全成熟,这都限制了它们的普及速度。

面对人口萎缩和老龄化的挑战,日本将希望寄托在了机器人的身上。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所设计的美女主播机器人Otonaroi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机器人协会的Shigeaki Yanai在接受科技网站roboticstomorrow.com的采访时表示,对于与人互动、伴随人生活的机器人来说,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他提到,即使是简单的日常动作,如上下楼梯,对机器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机器人的工作模式习惯于精确的重复性动作,如何适应并灵活应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也是一大考验。对此,服务型机器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对外界变化的灵活响应能力。

而对于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早稻田大学的福田秀彦专员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未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服务型机器人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需求。他特别提到,如何倾听老年人的诉求、为他们带来欢乐将成为机器人研发的重点。“人类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相反,机器人的作用是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的这番话道出了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本质——共生共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