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现状:玩不转只好“移情别恋”,还要干又缺“金刚钻”

机器人技术 2024-12-19 15:1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仅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整体规模已经突破1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5.4%,增速领跑全球。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占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份额,这一地位已经连续六年稳固。回溯历史,这一成就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2年。

在那一年,中国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科技部发布了针对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也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加大了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投入。

受政策鼓舞,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在2012年前后涉足机器人领域,寻求布局。经过数年的市场洗礼,虽然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但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这个市场仍然处于爆发的前夜。一些上市公司虽然成功转型,但更多的如雷柏科技(002577,SZ)和东方精工(002611,SZ)等,其转型效果并不如预期。

当前现状是,多家上市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业务表现出现了波动。以雷柏科技为例,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探索非标自动化和机器人集成应用,但直到2015年才公开机器人集成业务的具体数据。其业务表现并不理想,2017年机器人集成业务营收大幅下降,2018年上半年继续下滑。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这些上市公司的业务调整和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接下来,这些公司将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将成为决定其在这一领域成功与否的关键。雷柏科技近期的机器人业务业绩下滑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公司解释主要是因为机器人业务改造更新生产时间跨度较长,导致本期未能确认收入。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业绩下滑的迅速。

实际上,雷柏科技决定将重心回归外设主业,减少对机器人业务的资金投入,这可能是业绩下滑的最根本原因。这一战略调整在2015年就已显现,当时雷柏科技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机器人相关项目,但随后因市场环境变化而终止。在2017年的年报中,雷柏科技明确表示将继续回归主业,并逐步淡出与主业协同性下降的业务板块。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雷柏科技无人机业务及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在2018年上半年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机器人集成项目的营收占比仅为0.60%,相较去年同期的1.28%大幅下降。

在A股市场中,与雷柏科技经历相似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例如,东方精工在2014年以自有资金认购了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股权,涉足机器人领域。嘉腾机器人并未达到当时的业绩承诺。尽管2017年嘉腾机器人的股东完成了业绩补偿,但其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与东方精工收购时的预期相去甚远。而且,东方精工曾计划参股多家机器人公司,但目前只有嘉腾机器人这一项目已经落实,其他如利迅达和科捷龙等拟参股项目最终无果。

无论是雷柏科技还是东方精工,这些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都面临了诸多挑战。对于雷柏科技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平衡主业与机器人业务,如何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东方精工董秘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集团目前与机器人有直接投资管理关系的只有嘉腾,但从利润占比来看,这部分利润相对较小,集团的主要业务仍聚焦于智能包装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同样,南通锻压也曾设立子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但近期却将重心转移至文化传媒领域,先后收购了橄榄叶科技和亿家晶视70%的股权,并将公司名称更改为“江苏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凸显其传媒业务。对于2017年年报中南通奇凡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空白,紫天科技董秘办表示,虽然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但每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他们暂时不专注于机器人业务,而是向传媒领域转型。

在深入探讨后,我们发现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症结在于缺乏核心技术。据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基础,下游系统集成是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雷柏科技从事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便是一个例子。当前,企业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成为竞争的核心,而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待提升。

系统集成领域壁垒虽低,市场潜力却如繁星点点。机器人产业链中最受瞩目的系统集成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根据行业调研组织MIR的数据显示,610家系统集成商的业绩占据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70%以上。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创始人兼执行主席罗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深入剖析了系统集成市场的本质。他表示,集成与服务实质上是对传统产业化的深度改造。随着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虽然还需要三十年的转型升级期,但系统集成厂商仍面临一些挑战。

罗军指出,虽然方向正确,但如果没有掌握好核心技术,依然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整个企业生产链条的改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这个市场竞争激烈,众多知名企业如西门子等也在积极布局。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转型做机器人系统集成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与此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如果企业能够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但这也会限制企业跨行业扩张的能力,规模难以做大。由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大多是非标准的,可复制性较低,同时受到资金、人才等限制,很难同时进行多个项目,这也使得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罗军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标志着机器人已经进入2.0时代。对此,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个新时代,系统集成企业需更加注重数据管理和安全防护,确保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其在消费领域的产品已经逐渐崭露头角,但在工业制造领域,仍然面临着数据安全等问题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王宏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提出了深入的见解。

王宏玉指出,人工智能在应用中涉及大量的隐私信息,包括个人隐私和企业隐私。新松机器人为用户提供的智能化生产线也涵盖了这两类用户。尽管理论上可以采集用户数据以优化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机器人和生产线都是断网的,以防止数据泄露导致的生产秘密泄露等严重后果。人工智能的应用并非无限制,新松机器人在面对这些底线时也十分谨慎。

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在工业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人工智能主要依赖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但这两项技术提供的是概率性的结果,对于需要精确判断的工业应用场景来说,这种方式并不可行。例如,工业机器人在进行抓取操作时,需要准确识别目标物体才能进行,如果只能提供概率性的判断结果,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准确性。

虽然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克服数据安全和技术局限等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解决方案的完善,相信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